【评论员文章】厘清观念走出思想误区

02-09 07:15   云上鄂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攻坚”二字警醒我们,它一开始就是涉险滩、过暗礁、闯激流的过程。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尤其需要我们端正思想,走出一些认知误区与实践偏差。

纠正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化的思想。有些领导干部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仅仅看作工业某个领域的事情,认为只要不产煤、不产钢,房地产库存也不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与己无关;有的一看到去产能、去库存等某些阶段性任务完成,就视为改革已经大功告成。这实质上是机械地、孤立地理解“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是一种简单化、片面化的思维方法,没有看到各项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没有看到这项改革既关系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又关系到实体经济和转型发展,更没有全面、辩证地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需求、提升供给质量的深刻内涵。

纠正畏难厌战思想。“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是新一轮改革的特点。”面对去产能、去库存等矛盾多、困难大的改革,一些地方和部门一开始就有畏难思想、厌战情绪。要么视改革为畏途,口头上叫苦叫难多,行动上不愿改、不敢改,不作为、慢作为;要么只有愿望却不得要领,不知从哪里下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只有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拼搏意志、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纠正急功近利思想。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只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贪一时一事之功,不重视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不愿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既在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又在战略上坚持持久战。

纠正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对立起来的思想。有的领导干部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只做存量调整,可以不抓投资、不抓项目、不抓招商引资了;还有的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片面理解为“做减法”,认为去产能、去杠杆会拉低经济增速,不利于稳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产能、杠杆、库存上做“减法”,就是为增加新动能的“加法”腾出空间;“做加法”的过程本身就是补短板、增加新供给、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也是稳增长的过程。我们必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有机统一起来,“加减乘除”一起做,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厘清思路,越是矛盾复杂,越要注重方法。全面理解、系统把握,才能走出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误区;全局考量、勇于担当,才能摆脱心浮气躁、盲目蛮干的倾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骨头很“硬”,任务更“硬”,来不得轻松投机。心劲热忱,头脑冷静,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湖北日报评论员文章  编辑陈振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