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鄂州·模范作表率 | 21年,没有终点的接力

07-02 14:53  

7月1日,,一群红色的身影穿梭在街巷,宛如春风拂动幸福的音符。

“吕大妈,我们给您送来了米油和肉菜过来。”“好,好,又让你们跑路了……”孤寡老人吕巧珍见到前来看望她的志愿服务队员,满心欢喜。

21年来,活跃在中心城区的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营业厅志愿服务队,今年被命名为全省第五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爱心,在一张联系表上传递

1997年,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6名客户代表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作出“让每个孤寡老人办业务都方便,家里夜晚都亮堂堂”的承诺。

21年间,这支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30多人。

第一任队长留下的爱心联系表,历经岁月的沉淀,已陈旧泛黄,但那份责任深深根植在每一位队员的心中。    故事从一次上门服务开始。

沈莲英,是志愿服务队员的发起人之一。

1997年3月的一天,她和几位志愿者,在上门服务时,发现孤寡老人家里灯泡、电线老旧破损无人修理。

此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她就和同事把到大厅来办业务的老人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登记下来。周末,便和同事主动帮助老人把灯泡换上,再帮老人打扫卫生。

她们的“地下活动”,被客户服务中心营业厅的其他同事发现了,就和她们一起到社区,挨家挨户抄录附近几个社区的所有孤寡老人的姓名、住址,并逐户探望。

1998年,第一本记录着50多名孤寡老人详细住址、出生日期、身体状况的手写“特殊服务客户联系档案”,就这样诞生了。

30多年前,鄂州好男儿赵怡忠在部队服役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沈莲英在得知钟瑞珍是烈士赵怡忠的母亲并独自一人居住后,大家商议决定,“要代英雄尽孝,照顾好烈士母亲。”

沈莲英说,“老人独居,大家便逢年过节前去看望,帮助老人排解寂寞。老人交电费行走不方便,志愿者们为其捐款,所捐款项全部存入老人电费账户,扣完了再捐。”

这一爱心之举,延续了20年。2006年,沈莲英调离营业厅,她郑重将照顾赵怡忠母亲的事,嘱托给接任的黄靖;2008年,黄靖岗位调整,刚参加工作的孙珊珊接过接力棒。“青年志愿者们为钟瑞珍老人代缴电费1万多元。”孙珊珊说。

她们,成为孤寡老人的“女儿”,在点亮一盏盏电灯的同时,也为老人们亮起了一盏盏“心灯”。

携手,送上希望和憧憬

接力仍在继续。如今,新的联系表覆盖的范围更广、对象更多,队员们在为孤寡老人点亮“心灯”的同时,也为特殊儿童撑起“爱的天空”。

庙鹅岭村的吴凤英老人数年来先后收养近百名弃婴,这些弃婴大多身体有不同程度残疾。吴凤英一生节俭,靠拾荒的微薄收入,抚养这些孩子们。

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隔两周就来吴婆婆家,做卫生、做饭、陪孩子们玩耍,教他们打球,辅导他们的学习。

小袁(化名)是个聪明乖巧的女孩,她虽然腿有些不便,但很努力自学中学课程。她说:“想考入一所学费少的职业学校,找个工作,改善奶奶的生活环境。”

一天,小袁一推门,发现房间的灯光不再闪烁,墙上换成了洁白平直的新电线,两位大姐姐坐在小桌前笑盈盈地望着她,准备为她补习功课。此时的她,激动和感动涌上心头。

辅导就这样一天、一周地进行着,小袁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奶奶每天很辛苦,等有了工作,就可以为她分忧了。”

邻居们都说,87岁的吴凤英很多事转眼就不记得了,但是鄂州供电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的名字她都记得。

感动还不仅如此。市特殊教育学校位于老城区,这里的孩子大多有智力障碍或听力障碍。2011年起,鄂州供电志愿服务队与这里的孩子开始了长达7年的携手。每隔一段时间,队员们就为孩子们送去书籍、书包、体育器材和衣物。

“大哥哥、大姐姐每次过来,都会跟我们一起做游戏,教我们唱歌、画画,给我们讲一些有趣的事情。”对于这里的孩子们而言,队员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份爱心,更是一个希望。

小善大爱,点滴汇聚。鄂州供电志愿服务队先后荣获“省青年文明号”“第六届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最近几年来,他们的服务都是零投诉。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静    责任编辑刘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