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次选址,求证20年,鄂州这座变电站终于投产

01-23 21:08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6次选址,走过20年,110千伏文星变电站终于投产。漫漫长路,这座与洋澜湖风景区融为一体的变电站,留下了许多值得追忆与深思的故事,其中也透露出追求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建设理念的曲折与执著。

■一个承诺,20年牢记

有人疑惑,我市城郊有四五座变电站,为何要在城区再建一座?社会发展,电力先行。专家认为,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之需,提高用电质量之需。

大家都知道,线路越长,处在末端的用电质量越难得到较好的保障,而我市主城区的境况恰恰如此。

俯瞰主城区,洋澜湖被两条主干道分割,犹如人体的两肺。城中湖,对调节城区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大大限制了电力廊道的发展。

影响在哪里?鄂州供电公司原发策部主任鲁红兵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用自来水,是从主管取水可靠,还是从分支小管道取水可靠?用电同样如此。”

原来,在上世纪末,我市主城区的用电负荷主要靠110千伏城东变、鄂城变和樊口变3处电源供电。鄂城变和樊口变主要承担鄂钢公司和樊口电排站的负荷,城东变则承担市政和其他工业以及洋澜湖电排站的负荷。

于是,城区居民用电的尴尬境况出现了。城区低压线主要有6千伏、10千伏共12条,这些线路的状况相当差,几乎天天出现故障。每逢夏季排涝用电高峰季节,主变不堪重负,拉闸限电频繁,城区居民用电受到严重制约。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区居民不断增加,用电规模连年攀升,城区面积不断扩大,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城区供电渐渐力不从心。同时,人们对用电质量的要求迅速提高,由过去对停电的理解与宽容变为“零容忍”。

如何提高居民用电质量?“早在1998年,就开始着手规划建设一座城区变电站,以期彻底解决主城区居民用电之难。”鲁红兵说,“这也是我们对全体市民的承诺。”

然而,让人料想不到的是,这个承诺的兑现,如同一场接力赛,前后走了整整20个年头。

上世纪末到新千年初,我市经济步入快车道,在各类经济主体活跃的情况下,住房改革也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兴起。

旧城改造,新区扩张,高楼涌现,空调等大件家用电器成为生活必需。在此背景下,原有的依托城外3个变电站提供电源的格局,很快将不能满足需求。

未雨绸缪,鄂州供电人开始为未来谋划布局。1998年至2000年,我国推行电网改造,“借此东风,我们想将愿望变成现实。”鲁红兵回忆。

那时的主城区还没有越过洋澜湖,于是,这个中心城区变电站的地址便选在了古城南路与沿江大道交汇处,就是现在的武昌门附近。然而,受市场因素影响,武昌门的选点不能落地,却成就了现在的吴城变电站。

吴城变电站的落地建设,尽管与当初的愿望有些偏差,且其地理位置偏安一隅,但,主城区电源终于有了一个支撑点,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城区供电压力。

■一种理念,始终不改

进入新千年,忽如一夜春风来,我市主城区迅速向东、向南快速扩张,位于城西的吴城变电站与主城区的供电半径越来越远。

建中心城区变电站,这一民生工程再次被列入计划,“不这样不行,预则立不预则废。等到电力供应缺口大了,再想办法补救就晚了。到那时,市民会说是我们供电人失职。”鲁红兵回忆当初作此策划时的心情。

经过市政府和鄂州供电部门的共同努力,2007年,文星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项目获省发改委批准立项。鄂州供电公司组织专班,立即着手开展项目落地的工作。

选址是关键,“当初,我们分别对市文化宫、百子畈村百兴停车场两个地方进行了实地踏勘,最终将可行性地址确定为百兴停车场。”鲁红兵说。

此方案得到市规划部门的支持,并制定了用地绿线图。但,这一方案没有得到当地村民的支持。原来,百子畈村是旧城改造重点,村里土地均被征用,百兴停车场是该村仅剩的“饭碗”。

建变电站是民生工程,但当民生工程影响到村民“饭碗”时,鄂州供电人当即按下项目“暂停键”。环境友好,不仅体现在是否破坏自然环境的表层,更体现在与百姓的鱼水关系上。

那,这项民生工程又该往哪里去呢?这时,百子畈村主动提出,项目可以迁到位于洋澜湖边的一块空地,那是村集体的一块荒地。

峰回路转。2010年8月18日,在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主持下,市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了文星变电站选址变更报告,项目选址在鄂州大剧院东侧、洋澜湖边。

市里一路绿灯,村里全力支持,这迟到10多年的承诺,终于看到了兑现的希望。风轻蹄疾,2012年,项目可研报告分别通过省电力公司、国网公司的审查并批复。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环评期间,周边居民认为,变电站产生的磁场会影响生活,对项目的落地产生异议。

■一股能量,合力推进

怎么办?以科学道理服人?还是依法强制执行?鄂州供电人选择了耐心细致做工作这条艰辛之路。市政府领导、鄂州供电公司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就居民关心的问题多次进行交流、解释、协商。

就在这道题似乎无解的情况下,2012年11月,凤凰街道办事处及时伸出援手,请示市政府,建议将文星变电站重新选址。于是,共同协商初选两个地址,一处是凤凰广场东面原778酒店南侧,一处是鄂州职业大学图书馆北边。

洋澜湖风景区内建变电站,这一方向基本确定。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就此项目如何更好落地,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会,支持鄂州电网建设,并提出要以绿色生态理念进行建设。

经过两年的调整与磨合,2014年12月,项目选址在凤凰路西侧、鄂州职业大学南侧。

路远而曲折,但理念不弃。漫长的选址之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绿色生态理念,一直在坚持着。

“最初提出的设想便是‘封装设备’,通俗地讲,就是将整座变电站穿件漂亮外套,融入当地的环境。同时,进出变电站的电缆全部采取地埋式,让人们看不到进进出出的电线,并且尽量压缩用地。”鲁红兵说。

去年初,文星变电站在洋澜湖边的绿树丛中悄然开工,一幢漂亮的建筑物成了主城区能源保障基地。

“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在社会发展、民生需求、群众诉求之间,鄂州用实际行动探寻、求证着一条美丽之路,小小的文星变电站便是一个美丽例证,这条路走了20年。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洪江 责任编辑 刘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