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轻舟千钧重

06-14 16:22  

又是一年端午节,泽林人民又开怀了,刘桂生老师傅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泽林老街。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至五月十八,泽林当地人会迎接一场隆重的纪念活动———旱龙舟巡游祭祀,村民将制好的旱龙舟祭祀开光、打醮、朝舟、唱会戏、巡游,直至“化舟”。

2014年,泽林旱龙舟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虽然祭祀活动只有4天,但旱龙舟扎制最少要3个月才能完成。刘桂生老师傅从事这项技艺已经20多年了,他今年71岁,不久前,刚被公布为端午节泽林旱龙舟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不容易啊,我搞了20多年了,这是泽林人对我的信任。今年的龙舟马上要完成了,漂亮得很。”老人家笑得合不拢嘴。

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师傅高兴过后又有些担忧,“我压力也蛮大啊,今后不提升自身的技艺,怎么对得起这个称号?还有我的两个徒弟,都外出打工了,他们要赚钱吃饭,年轻人靠这个活不下去的。只要有人来找我学、愿意学,我一定会把我晓得的都教给他们,毫不保留!”谈及旱龙舟,刘桂生神采飞扬。龙舟分为上、中、下三层,九个部分,以屈原和龙为中心,72众神环绕。舟身下层有24名水手,象征着一年有24个节气;中层的12花神,代表12个月……工艺复杂、制作精美,堪称一绝。

刘桂生12岁时随着祖父和父亲学习篾技,后来又拜当地吴鸣章、王海晏为师,学习扎制龙灯、采莲船等。

十年浩劫,传统民俗没落,那时他在煤矿和钢铁厂工作,但心里始终惦记着龙舟。随着对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视,他凭着自身对扎制的爱好,摸索创新、反复修改图纸,经过300多次的尝试,终于使得旱龙舟重现光彩。

他的祖父做了40年的龙舟,曾留下一本制船古书,由于战乱古书被毁。如今,刘师傅以自己的摸索经验为基础,已经绘制出一本新的龙舟制作图册。

龙舟扎制工作很耗费时间,又不能养家糊口,家人多少会有些怨言,多年来他的工作都得不到理解。现在他每年至少要扎制3条船,临近的大冶、黄石等地艺人时常找他切磋,前来采访、调研的媒体记者也不少。

知名度的扩大和社会的认同,让刘师傅更有信心坚守这项传统工艺。家人曾经的责怪和怨言没有了,他也不再是一个人忙前忙后了,前来帮忙的人越来越多,人气也越来越旺。

(通讯员余思 责任编辑 赵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