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的金丝皇菊将汀祖镇杨岗村的景色点染得格外美丽。杨建国坐在花田边,思绪泛起涟漪。
“以前,我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要搞农业。”杨建国会技术,在温州工作,年薪三十多万元。外面的世界无限好,故乡对那时的杨建国来说,只是遥远的符号。
2014年,几个儿时玩伴想成立农业合作社,找他投资。
“我连看都没回去看,只是给他们帮个忙。”机缘巧合,杨建国成了合作社最小的股东。
2015年初,正在温州给员工开会的杨建国接到家乡打来的求助电话。
“合作社垮了,连土地流转金都付不出来。几个负责人看亏不起,悄悄地撤了。老乡们只能找我要钱。”
第二天,杨建国做了决定。
“绝对不行!”老父亲当过村支书,是个热心肠,但这次他坚决反对,“事是好事,你心善我也欣慰,但这投入太大,真做不得!”
父亲的反对有根据。早先,杨岗村周边开矿导致这里地下水少,搞种植业不容易。
“那就做养殖。”第一年,杨建国投入100多万元养了2万只鹅、8000只鸡,种了200亩经济林。为了维持运转,他将合作社基地交给别人管理,自己出去打工,赚钱补贴这里的开销。
“最难的时候,我一人接三份活,每个月汇几万块回去买饲料。”杨建国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挺开心,想着能为家乡做点事,每天过得特别有动力。”身边人觉得杨建国傻,可他怡然自得。
干了两年,合作社的种养殖业慢慢有了起色。今年3月,杨建国又做了一件大家难以理解的事。他把养鹅数量减少了80%,养鸡数量减少了60%。“我们在白雉山下,少养鸡、鹅能减少污染。习近平总书记说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转型!”
合作社开始试种金丝皇菊。打造“花谷”,是杨建国酝酿已久的梦。“走这条路,我们村可以宜居宜业宜游。”产业越做越大,杨建国辞工回了村。
“一亩地可以产鲜花1000斤以上,产值6000元。深加工后,每亩产值能达到2万元。明年还想再种300亩。”基地越做越好,高峰期用工20多人。
除了给乡亲们增加收入,今年,杨建国还当上村湾理事会副会长,组织湾子里成立威风锣鼓队。“大家有娱乐活动了,抹牌赌博的就少了。”理事会每天从城里请师傅来给大家上锣鼓课,还组织湾里老人们去大冶旅游。
“我每天到这来摘摘花,有几十块钱收入,土地流转还有租金。而且大家一起下田,有说有笑,每天开心得很。”孤寡老人刘年玉逢人就夸。
冷冷清清的村湾热闹了,荒芜多年的田野开花了。
幸福,像花儿一样,正在这片土地上绽放。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郑博 责任编辑王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