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初相识 犹如故人归!湖北历史上那些千古传诵的遇见

01-06 21:18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叶寒

人生最美是遇见,“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近日,“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作为新的湖北文旅宣传语正式发布。正如著名文化学者郦波说:“人间一切皆源于遇见,当黄鹤楼上李白遇见孟浩然,李白就写下了千古名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襄阳,王昌龄在鹿门山中遇见孟浩然,孟浩然送别王昌龄远赴岭南,深情写下——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当蜀先祖刘备遇见诸葛大名垂宇宙的孔明先生,至今三顾茅庐的情怀和隆中对的智慧还在荆楚大地上熠熠生辉;更为中国遇见典范的是,伯牙子期的相遇,至今汉阳的古琴台上,还竖立着伯牙子期的身影……”

在荆山楚水间,遇见无处不在。它们有的恢弘,有的浪漫,有的伟大,有的影响了全世界……遇见的故事至今仍被传唱。1月4日、5日,极目新闻记者追寻“知音”的脚步,探访历史上那些动人的遇见和互相成就。

李白与孟浩然的遇见

碰撞出“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诗歌华彩

在古代,粉丝遇见偶像是什么心情?

“诗词世界”主播马腾

作为诗词爱好者,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李白是孟浩然的粉丝。湖北的山水名楼也见证了二人的友谊和交往。知名诗词博主、“诗词世界”主播马腾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孟浩然是李白最尊崇的盛唐诗人之一,这种崇拜在李白所写的《赠孟浩然》一诗中表露无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马腾说,李白这个人才华横溢,也是很狂傲的,能让他崇拜的人,都不一般。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两人认识之前,孟浩然已小有名气。李白一直很仰慕孟浩然,渴望和他见上一面。李白26岁的时候,曾游历到湖北襄阳一带,他听说孟浩然在此地隐居,就专程跑到鹿门山拜见孟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后来,又在武汉的黄鹤楼见了面。同游一番后,李白依依不舍送别孟浩然乘船而去,写下了千古送别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苏轼与黄庭坚的遇见

让“天下第三行书”美名传天下

遇见,互相激赏,美名一同传天下。宋代苏轼在湖北黄州时有一件鼎鼎大名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其中跋文由黄庭坚所书,这件流传后世的文物,见证了二人亦师亦友的关系。

《黄州寒食诗帖》全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两首五言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此为其中一首)

同样也因“乌台诗案”受到牵连的黄庭坚,与苏东坡诗文唱和,互相宽慰,黄庭坚在《黄州寒食诗帖》的题跋中写道——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青年书法家张文博

青年书法家张文博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诗文写得苍凉孤独,苏轼的字通篇起伏跌宕,光彩照人,黄庭坚所作的跋文亦是气酣笔健,对苏轼极尽赞美之词,与苏轼的原作可谓交相辉映。可以说,《黄州寒食诗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其中也有黄庭坚一份功劳。

刘备与诸葛亮的遇见

有了“三分天下”“六出祁山”

公元207年,刘备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访贤,请出了躬耕隐居于此的诸葛亮,两人在茅庐里有一番对谈,诸葛亮为刘备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战略蓝图,让长期寄人篱下的刘备看到了兴复汉室的曙光,这就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隆中对”。

历史作家、《重返三国现场》作者成长,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刘备与诸葛亮的相遇,既是时间与空间上的偶然,也是冥冥之中的双向奔赴。

历史作家成长

当时,诸葛亮年仅27岁,虽然未出茅庐,但他一直保持着对天下大势的观察,可以说对当时天下的形势了然于胸。比如他面对刘备,首先分析此前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原因,他认为曹操没有袁绍那样的名声,兵力也远远不及,但最终能够战胜袁绍,以弱胜强,靠的不仅仅是“天时”,还有“人谋”。由此向刘备暗示,尽管他现在也同样名微众寡,但只要有了“人谋”,一样能够在乱世立足。诸葛亮认为,先取荆州,再取益州,如果刘备能够“跨有荆益”,就可以形成天下三分的鼎足之势。一旦“天下有变”,刘备集团便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北伐,那样兴复汉室的宏图霸业就可以实现了。

成长说,在我们印象中,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邀请是比较“清高”的,前两次故意不见刘备,第三次也是多次推辞,才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愿意出山相助。实际上,这都是《三国演义》为了烘托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所虚构的情节。在历史上,的确有刘备“三顾茅庐”的记载,即《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言“凡三往,乃见”。但当诸葛亮为刘备擘画“隆中对”大计、刘备大为称赞后,诸葛亮便顺势加入了刘备集团。史书称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刘备更是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成长说,诸葛亮与刘备相遇,乃是一拍即合。在当时,贵族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意味着成年,然后就要出来做官,走向仕途。诸葛亮一直隐居在隆中,自然是希望寻找一个真正值得辅佐的主公。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对自己的才华很自信,也对自己的择主十分谨慎,宁愿隐居多年也不愿意“将就”。当时刘备依附刘表,屯驻新野,距离隆中很近,而他帐下只有猛将,缺乏智谋之士,且刘备又是出了名的礼贤下士、爱敬人才的君主。诸葛亮只有投奔刘备,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刘备与诸葛亮二人在湖北遇见,才有了此后的“三分天下”“六出祁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