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群众中去

07-03 20:13  

编者按

连日来,梁子湖区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把“下基层”作为切入点、把“察民情”作为着力点、把“解民忧”作为关键点、把“暖民心”作为落脚点,深入到基层一线、走进普通群众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沼山镇为民

“解难”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村民在用自来水洗蔬菜。

“哗哗哗……”6月20日,临近中午,梁子湖区沼山镇王铺村村民刘秋桔正在家中煮饭,拧开水龙头,干净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出,她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冲洗着蔬菜,脸上满是喜悦。

“以前自来水三天两头老停,现在不仅增加了加压泵,还换了大容量的管道,水龙头一开就有水,别提多方便了。”刘秋桔一边洗菜一边说。然而,就在数月前,提起用水,以刘秋桔为代表的王铺村部分村民还是满脸愁容。

王铺村位于沼山脚下,由于村内山下张湾和山下袁湾部分村民家地势较高,此前铺设的主管网水压不够,出水不稳定,因此用水无法得到保障,给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至此,村民们越发期盼能早日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村民的期盼,也是沼山镇政府关注的工作重点。6月初,沼山镇党委书记熊新华到王铺村实地察看,与村民们座谈,协调用水提档升级问题。

沼山镇第一时间组织施工队伍,启动王铺村自来水入户工程。施工期间,沼山镇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村干部现场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

经过近20天的紧张施工,王铺村山下张湾和山下袁湾用水困难的105户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长期困扰王铺村群众的吃水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以前村里没水,我们一直都是吃的井水,来去挑一趟15分钟,取水不易,用水紧张,平常用水都非常节省,没水的日子更是诸多不便。现在自来水通了,用水很方便。”王铺村山下张湾村民张绪申说,“这次自来水管网延伸,真是件大好事。”

“群众怎么盼,我们怎么干,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就是要拿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办成一批群众满意认可的好事实事。”熊新华说。

太和镇为民“纾困”幸福河淌出幸福生活

整治后的幸福河。

吃过晚饭,梁子湖区太和镇柯畈村村民柯昌伟就出门了。幸福河整治以来,柯昌伟每天如此。

依幸福河而居,河水清澈见底——这是柯昌伟儿时的记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这条家门口的河成了一家人的苦痛。

在河边生活了64年的柯昌伟有着对幸福河最初的记忆:“以前的河水清澈见底,一家老小吃、喝、玩都离不开这条河,那时的老百姓是真幸福啊。”

随着城乡快速发展,沿线房屋建设无序,疏于管理,水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在柯昌伟看来,幸福河边再也没有往日的“幸福生活”了。河边的老百姓和柯昌伟一样,希望重现水清岸绿的幸福河。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自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区、镇领导多次走访调研,把幸福河综合整治放在民生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此次整治工程中需要将河道加宽,涉及6个村,70余户村民房屋的拆迁,柯昌伟家紧挨幸福河边,位列其中。

“只有一个问题。”镇、村干部到柯昌伟家做工作时,他就问了一句:“这里拆了准备做什么?”

“将打造绿色景观带,你看这是整治后的效果图,这次治理的目标就是‘水清、岸绿、景美’。”得到了答复后,柯昌伟毫不犹豫说道:“拆,肯定拆。”

柯昌伟家第一个拆迁的事在幸福河边传开了,儿子儿媳妇与他大吵一架,村里还有人笑他傻:“赔偿都不谈,拆什么?”柯昌伟和老伴也不生气,做着儿子儿媳妇的工作,跟他们讲道理,“幸福河整治好了造福的是子孙后代。”

在柯昌伟的带动下,村民们陆续签下了协议。

幸福河的拆迁速度反映着村民们的态度。也许是镇、村干部的方法用对了,也许是村民们顾全大局,但所有人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共同守护好幸福河。

太和镇党委书记张学龙几乎每天都要到幸福河施工现场查看进度,协调解决各类问题。“民生实事工程,一天都不能耽搁。”张学龙说。

“目前幸福河河道疏浚工程机械清淤完成18713.81立方米,混凝土挡墙完成4953立方米,正在进行景观平台的施工阶段。”太和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夏传富介绍道,“幸福河整治工程是个集水利防洪、生态修复于一体的民生工程,预计9月初可全面完工,该项目建成后周边万余名村民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昨日,记者在幸福河边看到,现场工人正有条不紊抓紧施工,两岸的杂物也已清理干净,幸福河正在美丽蝶变中。相信,这才是个开始,不久后的幸福河美景会看得见,摸得着。

涂家垴镇为民“服务”“幸福食堂”烹出幸福味

幸福食堂里,老人们其乐融融吃着午餐。

6月15日上午,不到11点,梁子湖区涂家垴镇上鲁村细屋熊湾的“南窑咀遗址人民大食堂”已热闹起来。

食堂旁的活动中心里,10余位老年人围坐在一起,下象棋、拉家常;厨房里,热腾腾的黄瓜烧肉、红烧鱼块、香干炒肉、番茄鸡蛋汤摆在灶台上。

“已经连续吃了十几天了,每天一到饭点就来这,每餐都有热饭热菜,好吃不贵。吃完饭,还可以跟大家在活动中心聊聊天。”84岁的独居老人熊贤柱说,“大食堂改变了农村留守、独居老人的生活。”

“农村虽然越来越好,但不可否认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留守老人只会越来越多。”梁子湖区是鄂州市农业大区,60岁以上老人2.53万余人,老龄化率近20%。

如何让农村老人享受到跟城里老人一样的养老服务?上月底,市、区、镇领导到上鲁村走访时,发现独居老人中有一部分人存在自己做饭难问题,剩菜剩饭热了一遍又一遍,有些甚至饥一餐饱一顿。

“一定要让老人们吃上热饭热菜,安享晚年,也省去了在外务工子女的牵挂。”走访后,大家商议,通过“村民出一点、村集体补一点、返乡能人兜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由上鲁村乡贤熊良广牵头在湾里建一个老年食堂提供集中供餐服务。

说干就干。6月1日,镇、村干部和熊良广召集村湾老人开了个座谈会,统一意见:菜谱日不重复,老人自愿灵活就餐,卫生及就餐环境接受老人监督。

就这样,6月5日晚,位于熊良广佳源山庄的人民大食堂正式开张营业。“每餐要补贴成本约4元。”熊良广介绍,食堂坚持公益定位,主要服务本湾及周边1.5公里范围2个村、5个自然湾约50名老年人。一般来讲,老人只需花8元就可吃饱吃好。周边其他村民也可以前往就餐,但一餐收费要15元。

目前,湾里有20多位老人长期在食堂就餐。对于这些老人的饮食喜好,厨师熊细凤心里门儿清,老人们的口味不一,熊细凤就变着花样做菜,听取老人的意见,饭煮软一点,油放少一点,肉剁小一点……

在大食堂旁边,还设置了专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想着老人们有时中午吃完饭下午有个休息的场所,我就立即清理了一间房做活动中心,这样他们就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天,吃完晚饭再回去。”熊良广指着离食堂不远的地方说道,“我们现在正在做健身广场,下月底前就可以完工,这样老人们又多了一个健身的场地。”

“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眼下都是幸福!”饭桌上,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乐呵呵聊着天。

把关爱送到老人的心坎上,用实际行动打通为老人服务的“最后一米”。“幸福大食堂”烹出幸福味。

全媒体记者 胡倩 特约记者 李君亮

编辑 刘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