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绿水间 ——先台村美丽乡村建设扫描

12-22 16:27  

古树婆娑,花儿绽放,清澈河水延绵村里,青瓦白墙民居错落有致,幽静雅致农家小院芳草茵茵……走进先台村,蓝天白云下,金色田园,饱满果树,鸟鸣婉转,满眼都是让人陶醉的田园韵味。

“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正不断释放,这是我们的大好机遇。”看到村里如此美丽多姿,范汉明把在外地的儿子和儿媳拉回,打造“四季”果园。

近年来,先台村积极谋划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千方百计补短板、保畅通,不仅让乡村换了“颜值”,提了“气质”,也让村民借生态环境之美,鼓了“口袋”,走上了产业发展的小康之路。

美丽乡村展魅力

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长势喜人。

说起先台村的变化,村民范建华用了“翻天覆地”一词来形容,“道路通了,路灯亮了,干群关系好谐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

这一切,范忠林感触甚深。

和很多村里的青年人一样,范忠林在外闯荡多年。然而乡情难舍,2017年在镇党委的号召下,范忠林回乡,担任村支书,担起了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当初就是想试一试,想为家乡做点事。”

家乡的落后面貌让范忠林“心里不是滋味”,这个不轻言诺的人在心底立下了脱贫攻坚的愚公志。但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拔掉穷根,永续发展?

“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集在产业中,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是助推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也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发展合力,回乡后,范忠林走访了大部分群众和党员,召开了20多次专题座谈会。

村子要富,主要靠支部。先台村坚持以“三会一课”为载体,让党员群众参与决策,实施监督。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使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锤炼党性,检验作用,增强内力,创造业绩。

“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你的贫困当做是我的痛楚,真正与困难群众站在一起。”从背靠背到手挽手,曾经的“软弱涣散”村重新凝聚起了民心,党员干部群众一起齐心向贫困宣战。

借助湖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契机,先台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大力打造幸福宜居家园。

2018年以来,该村不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完成排涝港、生态沟、排水渠建设,刷黑“四好农村路”工程;投入资金80万元,完成路灯亮化工程;投入资金30万元,完成清淤工程;投入50多万元,改造雨污管网……熊家墩湾、严家墩湾、郭家墩湾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生态建设,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时下,车行在平整干净的绿道上,两侧或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或苗圃花卉林立,芳香扑鼻。一幅幅鲜艳生动的农舍墙画,一条条干净整洁的乡间小路见证着先台村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步伐。

环境好了,乡风文明了,邻里之间吵架拌嘴的少了,打牌赌博的少了,互助互爱的多了。傍晚的文化广场人气最旺,村民相约一起跳广场舞、打球,孩子们快乐地玩耍。

“以前,村里‘脏乱差’。这几年搞环境治理,改水改厕,村里环境卫生不比城里差。”67岁的村民严春容开心得合不拢嘴,“自环境大变样后,不少搬出去住的人又搬了回来,他们还是觉得咱村里的空气新鲜、景色美。”

水清岸绿笑颜开

先台村,东接杜山范墩,西临泽林建新,九十里长港穿村而过。

沿河两岸的村民都视长港河为自己的“母亲河”,因生活在这里的祖祖辈辈无不沐浴着长港的恩泽。

而随着城乡快速发展,沿线房屋建设无序,加上东沟镇早年养殖珍珠使水域水质严重恶化,水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为加强长港河综合管理,保障梁子湖与长江唯一通道防洪和通航安全,恢复鱼类洄游生态廊道,发挥河道综合效益,我市出台了《鄂州市长港河道管理实施办法》,全面启动长港河整治行动。

2018年,杜山镇在我市率先启动长港河治理行动。先台村“高效率、高标准”推进河段临岸除险、清障、拆除工作,并投入资金,对两岸实施景观“亮化”和绿化工程,安装路灯和栽种景观树、花草等。

15组村民肖汉华养猪十多年,十里八乡都知道他猪养得好。

前些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他在长港河岸上建起了上千平方米的养猪场。

自我市开启“散乱污清零行动”后,58岁的肖汉华关停了自己的养猪场,他主动抡起锤子,拆除了自家的违建。

在村干部多次上门沟通和肖汉华的带动下,38岁的任章生也关闭了自家8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

环境大幅改善,生机重新焕发。站在河堤,天空湛蓝,河水碧绿,堤岸苍翠,屋舍俨然……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空气真好”!早晨,太阳升起,9组的张云新推开门窗,深吸一口气。站在自家阳台上,但见沿湖两岸,一棵棵广玉兰、桂花树在寒风中傲然挺立。

优美的两岸环境,如何维持?鄂城区完善了市、区、镇、村(社区)四级长港河河湖长制,延伸建立组级湖长网络体系,形成五级责任体系,覆盖到沟渠,实现长港河有河湖长。每周,有专人巡河,清扫两岸垃圾,捡拾河道及浅水滩白色垃圾。

贫困户邵中树是严家墩段的巡河保洁员。每次巡河,他都会准备好铁耙、铁铲、扫帚、竹竿、打捞网等工具。

“每个工具都有各自的用处,河道里有漂浮物就用竹竿和打捞网捞上来,岸边有垃圾就用铁铲和扫帚清理。”天气寒冷,邵中树穿上厚棉袄,戴上帽子和围巾沿河巡视,发现河道有垃圾就捞。除了清理垃圾外,看到有垂钓的人,邵中树还会上前做一番工作,劝导大家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环境。

治水护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长港河因水而兴,缘水更宜居,人民更幸福。

4.2公里先台村段的沿河两岸人以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誓让长港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鱼翔浅底,让“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产业兴旺绘新图

宏润种养殖合作社基地里,果蔬生机勃勃。

产业兴,百姓富。要使村民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

近几年,先台村大力引进有识之士回乡创业,以产业盘活经济,带富乡邻。

宏润种养殖合作社基地里,一株株翠绿的蔬菜整齐排列,红菜薹、番茄、甜橙等果蔬生机勃勃。

不远处,基地负责人张明亮忙着指挥工人采摘、分拣、打包,6名村民有条不紊地工作。“这些天天气好,蔬菜长势好,市场行情好,需求量大。”张明亮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元旦期间,基地将每天向城区批发市场输送蔬菜,高峰时一天预计要达到300多斤,到时肯定要增加用工人手。

而在几年前,30刚出头的张明亮与爱人一起在外地做点小生意,看着村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俩人带着打拼的全部积蓄,回乡创业了。

2014年,张明亮回村流转200余亩土地,成立宏润种养殖合作社,种植果蔬、苗木、花卉以及养殖鱼虾。因夫妻俩细心呵护,蔬菜和果蔬根深叶茂,长势喜人。

“这几年,在家门口搞种养殖,最高峰时年收入有超过20万,一般赚个10多万元没什么问题。同时还可以陪着老人和孩子。”谈起这几年的生活变化,张明亮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先台村在解决村庄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后,又结合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让村庄端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

近日,记者走进墨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只见村民范玉民正在专注地栽种果苗。61岁的范玉民,老伴早年去世,儿子在外打工。“年级大了,出去打工很多活干不了,而且打工生活成本也高。在这里,我一个月能拿2000元工资,基本生活不用愁了!”他一边说着话,一边用铁锹铲土、挖坑。

范玉民只是大部分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先台村村民中的一员。先台村先后引进果蔬基地、虾稻基地、鱼养殖基地等6个农业生态基地扎根于此,同时,聚集20余家企业,共吸纳近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拓宽了村民就业增收渠道。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兴则脱贫快。2019年,全村26户贫困户88人全部脱贫。

一项项产业扶贫政策释放着引领效益,凝聚着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激励着不断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如今的先台村,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游客不断。先台村做活“山水文章”,掘金乡村“绿色经济”,一幅“有景可看、有钱可赚”的绿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戴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