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一户门影响一片人

07-18 11:58  

□李瑞 

6月底,一期“主角”为快递车辆的不文明交通行为曝光台见诸本报微信公众号,针对被曝光的交通违法行为,市融媒体中心联合交警支队到所在快递公司开展了“敲门行动”。笔者亲历了“二次曝光”行动,“辣味”很足。但随着“敲门行动”消息上网,竟有两家快递公司“坐不住了”,找上门来和记者“讲道理”,并要求“停止不实报道,恢复公司形象”…… 

快递三轮车不走专用道、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普遍存在,这个交通违法成本接近于零,偏爱与时间赛跑的交通群体,路面交通参与者避之不及,交警上门送法规更是家常便饭,一项有警示教育意义的“敲门行动”,怎么就成了“反面形象”、“不实报道”了呢? 

“敲门行动”被找上门,“剧情反转”的背后,还是因为当事人对媒体的固有印象是只搞正面宣传,觉得“报喜不报忧”是理所当然的,涉及媒体监督就等同于“泼脏水”、“毁人设”。须知,舆论监督一直以来都是站在建设性立场上,本着“问题在先、报道在后”促进问题解决的。一些群众有呼应,部门难解决的问题,媒体开路,并将问题解决推上快车道,才是监督报道的“初心”。 

市委市政府对于开展“敲门行动”的指示精神,是进一步加大媒体监督力度的具体要求。敲开一户门、影响一片人,“敲门行动”让文明涓流渗入“末梢神经”,能更好激荡出全民参与、全民素质提升的浪潮。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加速,解决“钉子户”、“硬骨头”这类难点问题时,也离不开媒体发声突出问题导向,政府社会迅速补齐短板的效率机制。可那些把媒体监督视为“唱反调”,遇到问题只想“捂盖子”的念头,就好比自己得了病,倒怪在诊断医生的头上,往往会让小病拖成大疾。“敲门行动”这剂袪病良药送上门,讳疾忌医的心态还是丢掉的好。 

 

 责任编辑:邱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