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爷爷传我接力棒

01-13 10:31  

尽管我爷爷已经93岁了,但他的大脑仍然保持着一位水生态科学家的清醒和睿智。

我家住在长江边,爷爷一辈子从事长江水生态研究工作。那天傍晚,我搀扶着爷爷来到江边,面对落日的余晖,眼前是滚滚长江的波涛,几条江豚不时地跃出江面戏水,爷爷高兴地对我说:“长江的鱼类大家族终于又开始团聚了。”我坐在爷爷身边,又一次要爷爷为我讲长江的故事,爷爷慈祥地笑着说:“好啊!那我就从白暨豚的悲剧讲起吧!”

白暨豚是长江特有、稀有的水生保护动物。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曾经在洞庭湖抓到一头小白暨豚,很快运回单位,进行室内养殖和科学研究,并命名为“淇淇”。淇淇为雄性,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长江为淇淇寻找雌性伴侣,可惜两年后,孤单的淇淇在忧伤中离开人世。若干年后科学家们正式宣布长江的白暨豚物种全部灭绝,淇淇和他的家族彻底消失。

爷爷喝了一口我们送给他的饮料接着讲:庆幸的是,曾经住在我家对面的曹文宣爷爷,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保护长江的科学家,他于2006年呼吁长江十年禁渔,得到了习近平爷爷的高度重视,2021年1月长江禁渔正式启动。爷爷说通过几年的努力,长江曾经稀少的水生动物的数量已增加不少。比如,在我们眼前戏水的江豚已经初步形成比较大的家族,还有马口鱼等鱼类在长江也能经常见到。

爷爷摸了摸我的头说:“孩子呀!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长江生态的接力棒就要传到你们这一代,你们从小就要树立保护生态,保护母亲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曹文宣爷爷以及我们老一辈科学家放心和安心。”

回到家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怜的淇淇的身影一直浮现在眼前。查看新闻,查看十年禁渔前长江鱼类的情况,整个长江流域共有400多种鱼类,但在2017年的野外考察当中已有135种不见踪迹。我更加体会到我们青少年保护长江母亲的责任重大,肩上担子是沉甸甸的,我和我的同伴们有信心、有决心从曹爷爷和我爷爷等科学家手中接过保护长江生态的接力棒,让浩瀚的长江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长江的鱼儿生态环境保护永远成为世界生态保护的典范。

灯光下的我略有沉思,霎时脑海里想起一首自己改编的古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保护长江大生态,我们这一辈。

作者:陈联瑞

鄂州市实验小学五年级11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