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作协第26届谷雨笔会作品辑(三)

05-08 17:25  

龚愿琴




梁子湖上起歌声


     这一次,我们一行近百人来到了梁子湖边。一百人,一百颗心,一百双眼睛。


     梁子湖,水中有岛,岛上有山,山水相依,飞鸟鸣叫。立于湖畔,一百颗滚烫的心都在随着梁子湖的水跳跃翻动,一百双热切的眼睛里都盛满了梁子湖的烟波浩渺。


     听!你听到了吗?有无穷无尽的歌声从那水天相接处传来,从轻轻荡漾的水波中传来,和着风,踩着浪,声声悦耳,声声嘹亮,声声纯净,声声韵味无穷。


     梁子湖人爱唱歌。他们不论高低贵贱,不论男女老少,热血里都流淌着先民智慧淳良的坚固基因,骨子里都充满了楚人激烈奔放的浪漫情怀,四季变化时会歌唱,婚丧嫁娶时会歌唱,喜怒哀乐时会歌唱,辛勤劳作时会歌唱,轻松休闲时会歌唱,看到花开叶落会歌一曲,听到鸡鸣犬吠也会唱一段……总之,千百年来,散落于梁子湖水乡诙谐幽默且土味浓重的谚语、俗语、民歌、童谣、歇后语,就如这湖中的水,闪着粼粼的光,冒着腾腾的气,不计其数,灿若星辰。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首著名的《越人歌》唱响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梁子湖上,语言质朴典雅,语调婉转动听,表达了楚国王子与越族平民之间深厚的情谊,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和谐共处的社会状况,具有含蓄优美、丰富生动的画面感。据考证,此歌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翻译作品,它与其他楚国民间诗歌一起构成了《楚辞》的艺术源头,在古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赞誉和独特的地位。


     “天字哟呵齐哟,地字哟呵齐吔,人字哟呵齐哟,和字哟呵齐吔。一升主帆哟呵,主心骨啰哟呵,顺风顺水哟呵,蝴蝶帆啰哟呵……”这首名为《四桅帆船起蓬号子》的梁子湖民歌,是典型的劳动号子曲调,每每在湖上船工扯蓬扬帆时唱起。此曲一人领,众人和,再一人领,再众人和,领声高亢铿锵如急浪,和声优雅轻柔如水波,节奏明快有劲,歌唱振奋人心。可以看见,这首歌一唱起来,岸上的孩子在蹦跳欢笑,老人和妻子在企盼平安归来,船上的汉子们一边扯蓬一边唱,一边向着无边的梁子湖豪情万丈,那是一幅多么富有生气和灵气的人间水乡图景。


     “三岁伢,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上了学来读孟子,读了孟子考秀才。考了秀才骑白马,骑了白马笑嘻嘻。莫笑我穷人穿破衣,十个指甲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可以说,在梁子湖边长大的人,几乎没有不会背诵这首童谣的。孩子们在懵懵懂懂时唱着这歌谣慢慢走稳了,慢慢长大了,同时就在脑海中形成了要“上学”的概念。都说吃鱼的人聪明,梁子湖人靠水吃水,以鱼为饭,从来没有忽视读书和教育的重要作用,由此也就产生了许多学有所成的读书典范。两百多年前诞生于梁子湖岸边的张裕钊先生从小好学,多方拜师学艺,终成一代书法宗师和大散文家。现代,长岭街上的朱家,有享誉杏坛的中医翘楚,有国际顶尖的计算机视觉教授,有功底深厚的诗词大家,可谓是满门珠玉,人人锦绣。但若问他们有哪些梁子湖童谣,谁又不能唱起一大串呢?


     “杨柳树开白花,有个姑娘十七八。年轻的姑娘手儿巧,坐在呀树下学绣花。银针穿花线,针线密密扎。一边绣来一边笑,姑娘呀,心中乐开了花。一绣小白鹅,对对向天歌,飞在蓝天哎嗨哟,好快乐。二绣一匹马,铜铃脖上戴,骑在马上哎嗨哟,喜洋洋。”这首欢快的民歌小调,曾经在梁子湖区域广泛流传,奶奶会唱,妈妈会唱,婶婶会唱,媳妇姑娘们会唱,甚至跟在大人面前的娃娃们也会唱。勤劳灵秀的梁子湖妇女,除了打鱼晒网种地种菜,除了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还要缝补绣花做衣做鞋,于是,她们围坐在一起做女红的时候,就哼起了这曲别具韵味、饱含生活气息的调子。此调一起,疲劳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委屈没有了,困顿没有了,只有美好,只有快乐!


     “大垅大垅,百事不同。吃的是供应,烧的是牛粪。你要是不信,看墙上有印。”这是曾经在梁子湖东岸传唱了几代人的民谣。此民谣以诙谐调侃的语气唱出了昔日大垅村人的贫穷和落后,描写贴切传神,含义却让人心酸落泪。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今日的大垅村翻天覆地,焕然一新,已然是梧桐湖新区政府所在地,这里的大树一排排,这里的小楼一座座,这里道路宽广笔直,空气清新如玉,更兼身处得天独厚的梁子湖岸边,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螃蟹冬有雪,四季风景如画,时时欢声笑语。未来,大学城会建在这里,地铁会连通这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垅村将会以姣好的面貌得到更多的发现和展现。到那时,一曲歌颂幸福生活的新的大垅民谣必将如冉冉红日,缓缓而生。


     现在,我们脚下的这一片梁子湖山水就在梧桐湖新区之内。沥青铺就、彩虹染色的环湖绿道从此出发,蜿蜒向东,匍匐而南,绵延九十公里,一路高歌,一路欢唱,将梁子湖岸边的美丽乡村、山川物产、花海绿树、湿地云鸭一线串珠,与浩瀚如烟的湖水一起,共同奏响一曲穿越天地、气贯长虹的梁子湖新乐歌!


     “梁子湖水清又清,梁子湖上采红菱,梁子湖上渔家女,手把桨儿叶里行。山青青,水灵灵,山水如画好风景。湖上菱儿望不尽,采菱女儿笑盈盈。”这首《梁子湖上采红菱》是一曲新时代的梁子湖恋歌,其声甜美清澈,宛若天籁,其境纤尘不染,如入仙庭,一经问世便唱响荆楚,直至北京城,引得央视《远方的家》栏目不远两千里而来,只为将其传与全国人民听。


     时代在进步,歌声也在向前。何以梁子?来吧,让我们转身走进那座造型别致的梁子湖生态文明馆,里面硕大的电子屏幕会用美妙的歌声把一切都告诉你。

图片

王早先




暮春时节访中湾


     我站在这里!


     在风和日丽、绿意盎然的暮春时节,我肃然地站在这里!

     

     眼前是一座哨楼,虽为新建,但并不影响它的古朴,一砖一瓦,依旧释放着悠然的古韵。一眼望去,时间仿佛从来就静止如此,青砖黛瓦,在此相守了一千八百多年!


     哨楼楼身不高,仅有二层,楼顶的翘角飞檐,展现了古建筑的灵动之美,又透露出几分威严与警觉。青砖之间,白灰勾缝,线条简洁而流畅,整个哨楼,庄严而肃穆,即使此时浸润在恣肆的绿意中,依然威严且不容侵犯。二楼的城垛后,身着铠甲的“士兵”正目视前方,守候着这一方土地,哨楼的正门上书着:“东吴水师营”!


     东吴水师营啊!这个堪称三国时期的江东霸主。


     史载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于武昌(今卾州)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史称东吴,孙吴王朝正式成立,与曹操、蜀汉成三国鼎足之势。相传赤壁战前,孙权察觉曹操欲夺江东,便于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令部将周泰于徐家大林一带屯兵扎营,苦练水师,与严西湖水师成呼应之势。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泰随着周瑜、程普与曹操大战,东吴火烧战船,大破曹营。


     而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中湾村属滨湖临江丘陵垅岗地貌,长江黄金水道由北向东依村而过,境内阡陌纵横,湖堰棋布,土肥水美,交通发达。特殊的地貌,使它在三国时期成为军事要塞。


     这是一个古村落!


     怀着敬仰之情,我踏入了村子的主道,穿过前沿哨楼这座关卡,入目的是掩于萋萋芳草,茂盛浓郁枝叶中的“禁卫所”、“羽机处”,这两处为岗哨联络之处,“禁卫军”是古时保卫帝王和京城的军队,也作帝王特别行动时特设的仪卫队。而“羽林军”则负责保卫帝王和皇宫的警备任务,“羽机处”便是当时水师营的门前警卫。


     我伫立在此,抬眼四望,满目翠绿流转,鸟叫虫鸣,不远处有几株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我不知它是何种树,亦不知它长了多少年,但它庞大的树冠在告诉我,它见证了多少日月光华,岁月流沙,满目疮痍的树干写着的都是沧海桑田。而树下有一个硕大的石盘,石盘上立着一个石滚,这又是一个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老物件,我仿佛在这里看到用力推着石滚碾米的妇人和汉子,还有那扎着羊角的小丫和那拖着鼻涕撒欢的男娃儿。


     时间在走啊!


     我不禁感慨万千,时间是无情的见证者,又是多情的策划者。


     在我的眼里,威严的皇家卫队“禁卫所”、“羽机处”和老百姓的日常碾米石滚石磨同一时空,同一地点被我所见,又有多少事,是时间所不能的呢?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如此渺小的我,将又归于何处去呢?


     我心慽慽,却也淡然。


     岁月如歌啊!


     沿着水泥路走,曲折蜿蜒的道路两旁皆是楼房,二层或者三层,现代化的工艺,使楼房修得板正而结实,水泥地平铺得平整,干净而舒适。房前屋角多见花草树木,或者一个转角或者一个场地,根据地势修建着各种形状的小花坛,此时月季花开得正热闹,让人难以信服那句“人间四月芳菲尽”的诗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村落,又是一个平凡的村落,今天里面住着的都是一些平凡的民众,平凡的生活见证着的也是平凡的幸福。


     东吴很遥远,但我一抬头却看到了东吴的水师营。


     高高的点将台上,书着“吴”字的旗帜正在江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两旁大臣肃然静立,吴王孙权头戴冠冕,手捧帅印,正在任命周泰领水师操练,而周泰则身穿铠甲,腰悬宝剑,弯腰拱手,接受任命。


     练兵场地上,一队队士兵正摇旗呐喊,震天的喊声冲入云端,互不示弱。头戴头盔,身穿铠甲骑在马上的士兵正拼力厮杀,长矛大刀,你来我往,战马的铁蹄,激起尘烟滚滚,金戈铁马,点燃的是男儿保家卫国的热血与梦想。


     滚滚长江,气势磅礴,浩浩荡荡,有如万马脱缰,汹涌而来,狂野而去,一泻千里。然而,东吴水师的战船却乘风破浪而来,周泰立于战船上正指挥士兵们操练。看,儿郎们左手执盾,右手挥矛,仿佛只要一声令下,就会所向披靡,直捣黄龙。


     我品着东吴的故事,游着滨江古村。


     “行阵场”、“演武台”、“点将台”为练兵布阵场所,“聚贤廊”、“军政处”、“议事厅”为集思广益,谋定军机之处,多处的亭台廊榭,都曾留下前人的足迹。你听,战马的嘶鸣,战船上的呐喊,帝王的慷慨陈词,依然在云霄激荡……


     我独坐在廊中,古色古香的楼阁廊桥倒映在绿水中,暮春的风儿温柔多情,舍不得用力吹落花红,只是吹皱了湖水,惹得湖面上的睡莲轻颤,湖岸的垂柳荡起秋千,还有那青杏儿,小园一角的花苞,在多情温暖的风中正尽力地生长。


     这是何等的景致呢?


     我都不知如何言说呢!


     向外望,近处水田重重,小荷点点,绿树幽草的远处,是花儿朵朵,是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沿着廊桥前行,在湖的一侧,周泰正端坐于天地间抚琴,朝晖暮色,月华如练,多少慷慨,多少陈词,多少风云,多少变幻,都在琴音里与天地共融!


     拾级而上,是“以武而昌”的帝王指点江山的铜像,铁车战马,令人想起那起伏跌宕峥嵘的岁月。平台远眺,苍穹莽莽,江水浩荡,气象万千,天地间激荡着的是: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暮春的风吹拂着这个古老的村落,平凡的日子里走出的是不平凡的故事。温暖的阳光下,深藏着的是功与名,幸福的却是真实的生活。


     驱车沿江而行,耳边响起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豪壮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图片


晏芳




遇见美好,一“路”生花


     “你们又去了哪儿?”四月春暮,参加完鄂州市第26届谷雨笔会后,就有朋友不断问起我。


     我只笑着回答,遇见了美好,一“路”生花。


     喜欢“路”这个字。一半是足,代表脚步。另一半是各,代表各人有个人的方向。有所往,有所返,有相聚,有分离,有给予,有接纳,一切都在“路”上。


     热爱鄂州这座城市,就从一起走过的“路”开始,牢牢记住那些难忘且鲜活的景致吧!


还有什么更幸运的事儿呢!

     

     来到了位于雷山脚下的雷山社区,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业时代老破旧小区。我们穿行在小区内的低矮楼栋间,来到靠山处,只见奇形怪石逐级而垒,流水环绕其间,数个亭台和回廊点缀其间。想不到居民社区,竟是这样一番花园景致!近年来,鄂州市开展老旧社区的治理活动,让雷山社区成为了城市里最为独特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到此参观和游览,果然是不一般啊!


     然而,这里更让人感动的是那一份特有的人文关怀。因为雷山社区居住的大部分是老工业时代的退休老人,社区创新思维,坚持把中华传统文化根植到这片大地上,推行了居家养老模式,真正让那些老人老有所依,享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馨温暖。


     社区的幸福食堂门口,看到的都是老人脸上欣慰的笑脸。其实谁也不知具体什么叫做幸福,但是前面的路不管有多么艰难,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大家快来啊,咱们要一起合影”。我们一起喊着,都想为这次难忘的旅程留下点回忆。


     是啊,能有自己的土地,能有故乡,能有相互帮扶的乡亲们,能有一起同框的朋友们,能有这些值得记录的汗水和历程,还有什么,比这更幸运的事儿呢!


“当时”与“恰好”

     

     再一次来到华容,却有不一样的心情。在中湾村,竟有一处东吴水师营“三国文化”特色乡村景点。古典门楼、策马点将台、军政处、议事厅、聚贤廊等等,古朴的吴都文化风情,仿佛是穿越了时空一般,尽收眼底。


     不仅仅如此,这里天光水色,是适合文化休闲和观赏的好地儿。看湖水边的那古房子旁,生长的树木嫩绿嫩绿的,濡湿绵软,又生机勃发。在此景此处,可像是古代酒肆悬出的青旗?记得那句“青旗沽酒趁梨花”吗? 这个“趁”字尤其好。景色要怡人,这“当时”与“恰好”,才是硬道理!


     到了华容文化中心,我们走近雕花、剪纸、土布、刺绣、印染……又一次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相比较那些古建筑,我更喜欢这里的民间手工艺。在我看来,它们是日常营生,是活着的百姓故事,更是青灰巷陌间,最为色彩斑斓的精神。这一切,都是人们争取来的难得和执着。


     而在非遗馆里,现代与历史是相互成全的,个中的细小波澜,也都能熨帖得“恰到好处”,让人看了,心动且心安。


     世界上总有一些情怀,又安静,又热闹。越陈年,越浓烈。有初见之心喜,亦有久待之意切。


     我们的故乡,正如是!


云在青天水在瓶


     进入梁子湖畔的生态文明馆,这里充满了科技感和创意感,长长的时光隧道里,有着360度的环形屏幕,生态之美与人文之美交相辉映,绿色发展与传承保护相生相成。一部厚重的生态文明史,让我们感受梁子湖这片土地蜕变出的神奇力量。


     虽然是在馆内,却是田园气息拂面,全部是大自然的味道。满目的青草,有芦苇在日光里动情地摇晃。还有飞鸟在云间自由自在的飞着,它们相向而飞又一起结伴前去,十分默契。是啊,能在一片没有污染的地域里快乐地生活着,不管是相伴,或是为邻,都是美妙的事情。而我们的思绪,此时除了跟随它的指引,还能做些什么呢?


     晶莹剔透的水体馆,各类鱼儿们灵动的穿梭着,还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在这里繁衍生息,一切纯净的让人不由自主的萌生出一种“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境界。好的不只是云,而是这片天空的云,纯美的不只是水,而是这片土地上的水。


     我想,生命中的一切美和好,是如此吧!


图片


余凤兰




樊山脚下翠蔚园


     春雨一朝过,清明是万物,暮春已至,春归谷雨。长江南岸,耸立着一座葱茏的山——雷山,雷山社区坐落在雷山山脚。


     武昌大道边,一块醒目的石头立于路边,上面书着“翠蔚园”,“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当年苏轼在《游武昌寒溪寺》一诗中,开篇便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被贬谪黄州的苏轼,一叶扁舟横江来,游寒溪,踏绝胜,樊口的景色让诗人“一苇寄哀朽”。


     这里是军事要塞,孙权在这片水域造船练兵,以期实现他的千秋大业。元结在此隐居,在大洄小洄中漫歌。刘禹锡登临樊山,为樊山北望夫石感慨而歌。“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苏轼在《武昌西山诗并引》中,对樊口念念不忘,一首诗引出三十多人应和……


     这里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


     曾几何时,市机床厂、市肉联厂、市装卸公司和省水泥厂等数家国营单位在此落户,繁荣了一座古城的经济。随着历史的进程,这些国营单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所在区域的国营单位逐渐改制或搬迁,约为1.8平方公里的辖区成为老破旧小区,灵活就业职工多达数千人,所居住者多为年迈的退休职工。


     不畏艰难的雷山社区决心精心打造这个改制小区。其中,一位女书记在这个社区一干就是八年,全身心投入社区建设,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好闺女”。


     雷山社区背依青山,面临碧水,坐落在翠蔚园内。翠蔚园满园葱茏,与一山碧绿相互连接,犹如一挂绿色的瀑布,红色外墙面居民楼掩映在树丛中,又像一幅浓彩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漫步翠蔚园,500多棵樱花树散布在园内,每到春天,园内花团锦簇,粉红的樱花在繁茂的绿叶衬托下,更加娇艳。樱花选择开在最灿烂的时候凋谢,边开边落,绿色的草地飘飘洒洒铺满红色的花瓣,一种纯洁惊艳之美,一份勇敢果断的壮烈情怀,让人不禁想起伫立樊山,面江而立的望夫石。


     “涵水栖山,座上松风邀燕语;逸怀问道,望中草色拥花开。”这副对联悬挂在涵逸亭红色的廊柱上。涵逸亭位于雷山社区办公楼的后面,翠蔚园内。翘起的亭角,红色的廊柱,干净的座椅,散坐在椅子上闲谈的老人,这幅温馨的画面,配上红色外墙的楼房,绿色葱茏的树木,白色简洁的栏杆,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是的,春天的精华,凝聚在谷雨时节的园内,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停驻在树上、亭子上,又叽叽喳喳地飞走了。蓝的天,白的云,与大地上的廊亭楼房树木浑然一体,一卷春意浓浓的画轴让人惊叹,缕缕清新的空气沁入肺腑。


     走进苏东坡颐养园,一个敦厚光滑的滑滑梯格外惹眼。原来这是省水泥厂幼儿园,现辟为集幸福食堂、养老、残疾人康养为一体的东坡颐养园。园内,一座小亭子名为舒心亭,传说苏轼在樊口饮完酒后,从这里登山赏景。苏轼是美食家,在鄂州留下很多佳话。雷山社区利用这一人文历史,将废弃的幼儿园改造为幸福食堂,建成了爱老工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大道之行》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这里得到实现,改制后的老破旧小区变成了幸福里。


     开阔整洁的睦邻广场,一幅幅别致的景色映入眼帘。环顾四周,曾经斑驳的墙面已经被红色的装饰墙面取代;满载回忆的葡萄架时光长廊,记载着水泥厂曾经的辉煌;原来坑洼不平的路面,已成为宽阔刷黑的沥青路面;曾经乱搭乱建的违建物,已被葱茏的树木盛开的鲜花替换;原本废弃的停车场,已经改建成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消防救援站……在水泥厂小区拆除违建后的废墟上建起的雷山游园,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在这里,绿化升级,道路铺装、新建景观亭、加装健身器材、绿化全覆盖等,让这里成为一处别致的园林景区。


     走在平坦整洁的道路,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红色立面的楼房,上世纪80年代的老社区,如今打造成抬头见绿,出门赏景,康养生活的幸福家园。


     本期图片由彭崇良提供)

主编:张用剑

副主编:杨卫平  李鹏  方远志

责任编辑:董念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