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的一些思考

12-22 09:44  

一、家长重视是前提。

准确说,现在的家长没有不重视孩子读书的,只是重视程度不同。不是每一位家长都像重视学习成绩那样重视孩子的阅读,甚至有的家长认为阅读与孩子的课堂学习冲突,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实质上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比课堂学习更复杂的脑力活动。读书本身就是学习的主要形式。

1.阅读能够提高孩子的理解力。从本质上讲,无论是读小说、读科幻还是数理化等知识的学习,其实质都是阅读,而对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不同导致了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有差异。理解力强的孩子,它能够迅速而有准确的把握课本的内容框架和老师的讲课要点,因此学习起来效率很高。我们都知道,记忆力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的孩子老是记不住,学习成绩自然提不上去。这并不是孩子的记忆力不行,而真正原因是他没有完全理解相关内容。

2.阅读能够让孩子更加成熟,便于沟通。所谓成熟,我个人理解就是知书达理的意思。我们做家长的,有时候感到孩子特别倔,不易沟通。实际上并不是他不听话,而是因为他对我们家长所说的道理不理解,他的思想还没有达到那种成熟度。我在想,教育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让人越来也成熟。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作为家长未必有时间和精力给孩子们讲,有些道理,我们作为家长也未必拿捏得准,孩子也未必能听得进去。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阅读,通过生动的故事去体会、去思考、去辨别是非。读的书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自己健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孩子就不会走错路,走弯路。

3.阅读让孩子的学习发展更有后劲。读书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一个人只有基础牢固扎实,才能行稳致远。姑且不谈阅读对孩子走上社会后的益处,就先谈谈对他学习的影响。我们常发现有些学生智商不低,学习也很努力,在小学学习非常好,上初中就开始掉队,上高中直接就跟不上了。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的知识基础不厚,知识结构有问题,说的简单一点就是知识储备不够,再通俗地讲的讲就是用在书本学习的时间太多了,而课外书读少了,知识面太窄了。而经常读书的孩子,他除了课堂学习,还阅读了很多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促进了课堂学习。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历史性书籍,他对历史的了解远远超出了课堂的范围,他历史能学不好吗?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些孩子还学会了自学,一本课本几天就通读了一遍,而且也把握住了要点,这样的孩子,在他进入初中、高中等学习时,他不可能学习不好。

二、兴趣培养是关键。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喜欢上了读书,与书做了朋友,那就将受益终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兴趣的引导和培养方法各不相同,我简单的讲讲自己的一些体会,但愿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借鉴。

一是扩大孩子的识字量。读书需要一定的词汇量作基础,否则孩子有心无力,兴趣就建立不起来。

二是多鼓励。读书也需要精神动力,特别是读一些有难度的书时会孩子会坚持不下去,这时就需要家长多鼓励多加油。给孩子讲一些古人读书励志的故事,激发他读书的动力。可以让孩子谈谈书中的情节,然后用肯定欣赏的语言表扬鼓励,让他从读书中找到自信和被崇拜的感觉。

三是尊重孩子的兴趣。无论什么书,只要不是精神鸦片,尽管让孩子选择。家长可从读他感兴趣的事情切入,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提供这方面的图书供其阅读,孩子会比较容易进入读书状态。家长不要将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读他不感兴趣或难度非常大的书,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提升。孩子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发现其对某一题目产生了兴趣,家长可趁热打铁,提供同类的优秀书目让孩子深入阅读,进一步激活孩子的读书兴趣。有了兴趣,读书的习惯就很容易培养了。

四是家长引导,逐步提升。尊重孩子的兴趣不是说家长就无所事事了,家长可在孩子阅读兴趣不受损害的前提下,逐步提供一些较有深度的书来提高其阅读的层次,避免长时间在同一个层次上阅读。阅读的深度提高了,理解能力就慢慢向上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就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提升阅读难度方面,家长要把握好度,切不可着急,更不能拔苗助长,要润物无声,以孩子能够接受,不损害阅读的积极性为前提。

五是阅读可以多种形式。读书不限于纸质书,评书、讲坛甚至电视剧等被动形式的阅读也可以使用。只要孩子喜欢,有利于培养读书兴趣就没必要禁止,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看新闻、听广播。但无论如何,纸质书不可少,而且要在阅读类型中占主导地位,以防止孩子的主动阅读能力退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