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互鉴中坚守文化立场

06-21 11:25  

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更多体现在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当前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同时也正处于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封闭对垒的文明冲突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把全人类带入战乱的深渊。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只有不断扩大开放、交流互鉴,才能让中外文明在开放中发展,各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既要以我为主,又要兼收并蓄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面对外来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既不能排斥一切、妄自尊大,也不能全盘西化、丧失民族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在多样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一方面应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捍卫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防止“以洋为尊”“唯洋是从”,防止“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坚决抵制各种污蔑、贬低民族文化的行为,坚决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真正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同时,坚守并不意味着保守。对于外来文化,我们的基本立场是兼收并蓄。中华文明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一整部恢宏的中外文化交流史,既是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见证,也是其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切忌唯我独尊,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本土文化的界限之内,而是在积极推动不同文化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察彼以知己”,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从而真正推动民族文化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从他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坚守文化立场,最重要的是确立文化自觉意识,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认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对民族文化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不忘本来,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在坚守文化传统中坚定文化自信;吸收外来,坚信中华文化能以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不断吸收外来文明而创造新的辉煌,在互学互鉴中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面向未来,坚信中华文化能够在时代发展中焕发蓬勃生机,在交流创新中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我们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应反对“西方文化中心论”,抵制“全盘西化”,力避“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心态。毛泽东同志认为一些人“言必称希腊”的做法是数典忘祖,反对“一切以外国为中心,作留声机,机械地、生吞活剥地把外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主张“要研究中国就要拿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应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用中国话语讲述和传播中国故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向世界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主性和原创性。 

既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又要维护文化安全中外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推动文化共同繁荣发展,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进行的,而是在全球文化的交流、沟通、对话、合作中实现的。文化交流既是实现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只有与世界各国各民族开展积极的文化交流,我们的文化才会越来越丰富,中国文化软实力才能越来越强大,从而更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之间的差异既是文化的基本状态,也是文化的显著特点,不仅赋予文化多样性特征,也激发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尊重文化差异性,消除文化偏见,宽容地看待不同文化,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必须具备消除、化解潜在文化风险和抵抗外来文化冲击的能力,尤其警惕各种不良外来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的侵害。 

我们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围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以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赢得国际市场和世界人民的青睐,从而在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切实做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心灵)、文明与文明的矛盾冲突,急需解决。中华文化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华民族生命发展和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性,从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也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和当代意义。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仅靠西方现代性的价值是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化解这些冲突的。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中华文化中包括“天人合一”“忠恕之道”“和而不同”“群己合一”等等在内的许多思想理念,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只有全面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丰富经验,深入探寻中华文明的实践智慧,认真体会中华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有可能真正提出面对人类难题的“中国方案”,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起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精神指引,让中国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鄂州日报 作者郭小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