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减负”做到基层工作者心坎上

05-20 16:18  

□齐晶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将今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引起全社会强烈反响。此举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群体频频发声“减负”的主动回应,更是自上而下推动机关作风转变的一次集中“行动”,是一场破与立相结合的攻坚之战。 

形式主义顽疾困扰基层由来已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刀阔斧纠“四风”、驰而不息抓作风,基层风气明显好转。但是“以档案盒论英雄”,编数据、拼资料、造“盆景”、当“会长”、“秀”文章等形式主义问题却屡见不鲜,让不少基层干部深恶痛绝而又深陷其中。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说,“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激荡着总书记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传递出破解基层发展掣肘的坚定决心。为基层减负,是基层治理的必然要求。当减负从纸面照进现实,如何把“减负年”变为“成事年”,把减负工作做到基层干部心坎上,“拷问”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要从观念入手,把好事办好。为基层干部“松绑”,于基层发展疏堵排畅、于基层干部沉淀回归都是好事益事,体现着基层管理和服务的温暖与进步。要把这件好事办好,首先要从观念着手。形式主义问题,追根溯源反映着党性修养,映照着观念和认知。正是因为观念上的不严不实,才造成了行为上的假大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党性意识,恪守真挚为民情怀,重实干重实绩,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见行见效、落细落实。 

要从精准入手,把要事办精。“减负”不是简单做减法。形式主义本身具有的反复性和顽固性,决定了基层“松绑减负”不可能是一片坦途。面对“落实起来会不会又是纸上来纸上去”的顾虑与担心,简单的“筛选”显然无法应对形式主义的花样翻新与屡禁不绝。唯有聚焦减负目标,围绕“靠谁减,如何减,减什么”三大问题精准发力,以切实举措实打实、硬碰硬,方能把基层干部从耗费大量精力、占用大量时间的沉重事务中解放出来。尤其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基层干部反映强烈、公众关注度高的形式主义表现上下功夫,靶心发力、焦点不散,直切痛点、不留盲区。 

要从细节入手,把实事办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基层减负涉及人群数量大、范围广,对“减负松绑”工作开展提出了严格标准、更高要求。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要从细微处推动及时纠偏,对干扰基层干部正常工作的“硬杠杠”、环环相扣的“条条框框”以及边缘地带的“繁冗枷锁”要进行综合考量。在不打断基层正常有序运转的基础上,对基层工作多一分思考、少一分忽视;对基层干部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苛责,为基层干部松开“捆绑着的手脚”,营造一个充满贴心关怀、迸发干事激情的良好生态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