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行随“芯”动——鄂州对标融入“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观察之五

05-24 15:59  

“芯”亮,心动,知行合一。

2月16日,逸飞激光华中总部基地项目建设在葛店开发区启动建设。

逸飞激光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激光产品及自动化产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它的落户又为鄂州激光智能制造产业链增添生力军。

高新大道,由武汉东湖高新延伸出的这条产业“芯”路,沿长江东进,串起正在兴建的鄂州空港。逸飞激光项目启动,鄂州作答新卷的新春第一题。

新目标,为“芯”导航

因钢而生,鄂州曾是鄂东冶金走廊重要节点。新时代新征程,探索中抓机遇、换动能,鄂州在由“钢城”转型“空港”路上踏实前行。

“争当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加快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深度融入武汉之‘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标融入我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湖北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蒋超良对鄂州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

有了目标,就不怕路远。鄂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鄂州高质量发展,谱写鄂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有了思路,就不会乱了阵脚。鄂州提出,融入全省“一芯两带三区”的战略布局,彰显兴“鄂”之为,加快航空城建设,为鄂东转型发展作支撑;加快生态城建设,为沿江绿色发展作示范;加快科学城建设,为武汉之“芯”发展作配套;加快武鄂协同发展,为高质量一体化付出先行努力。

产业之芯,科技先导,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围绕科学城、生态城、航空城的整体部署,促进科技创新,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关于印发鄂州市激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实施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计划的通知》《企业上市工作绿色通道制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促进创业投资的政策文件,支持创业投资,加速资本科技融合,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9亿元市政府股权投资引导资金,为锐世科技、万度光能、京邦科技、精微视达、迪洁膜等25个项目(基金)获得投资和签约投资额近7亿元。

“1+N”的模式,引进和培育2.5亿元的军融创投基金、3亿元楚商资本转型升级基金、1亿元南山集团弘湾创投产业基金、2亿元葛店开发区科技专项基金、30亿元鄂州中经盛世创新投资基金。

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全市有3家上市企业,8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82家企业在“四板”挂牌,1家企业列入省上市“金种子”计划。

数据显示,对2017年—2018年高企认定、研发费后补助、发明专利授权、创新平台建设、标准制定等科技创新活动给予奖励和补助,我市共兑现奖补资金1104.8万元,惠及全市117个单位。

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企业自主创新平台35家,已建成省级科技孵化器6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市级孵化器9家,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300多家,已经形成孵化链雏形。

增“新量”,添“芯”动力

“芯”既是发力点,也是原动力。

专家认为,评价高质量发展,GDP的含“新量”、含“绿量”是关键指标。含“新量”是指“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首当其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激光技术则是“利器”。逸飞激光项目的启动,鄂州制造再添“好钢”。武汉光谷是我国5大激光产业集群之一,其中华工激光占据市场高端,其激光制造技术处世界第三,产品应用处全球第一,占市场份额的40%,产品出口23个国家和地区。

承接产业辐射,经过多年培育,华工法利莱成为激光智造产业链龙头,同时也激活了区域内一批传统制造企业,带动技改升级,围绕激光智造谋求新的发展。

温润的土壤,育出鲜艳的花朵。激光产业链的培育,只是鄂州行随“芯”动的落点、增点之一。

现在,以容百锂、南都、虹润高科三家企业为核心的锂电池产业集群,正在鄂州逐步形成规模;武汉万吨·华中冷链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冷链”综合物流港。

在葛店开发区,鄂州经济的主战场,这里已建成“中国药谷”、中国中部电商基地、继武汉光谷之后的湖北省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成为湖北科技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形成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群。

随“芯”而动,一条凤凰大道对接武汉“藏龙岛”,将藏在此于处的千百只“凤凰”引到梧桐湖畔,筑巢智慧之城。

“一个规划、三个主体(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华科大鄂州工研院、高科技企业)、五个融合(人才、产业、资金、创新、政策)”战略,将梧桐湖引向科技创新新高地、原创动力聚集地。

“专业孵化 + 专业投资 + 专业服务”,华中科技大学鄂州技术研究院通过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解决初创企业轻资产难题,吸引高水平人才和优质项目入驻,孵化高新技术产业。

在这里,华科大鄂州工研院丁明跃教授的“基于环形面阵换能器的新型乳腺多参数超声成像系统”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该项目完成小试中试研究,注册“武汉维视医学影像有限公司”入驻工研院孵化器,开始产业化发展之路。

在这里,由该院华科大鄂州工研院研究团队研制的智能水下机器首次在梁子湖下水成功测试。这个“面向近浅海应用的智能水下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的项目,协作单位将建立系统设计与集成的研发平台以及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并完成成果转换和产业化。

在这里,30余个科研成果转化,申报知识产权132项,孵化初创型科技企业10余家。

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基础,随着武汉高校的智力圈东扩,“东湖高新——葛店(梧桐湖)”的产业之“芯”动感地带正在形成。

提“绿量”,育“芯”活力

多层次发展,多点开花,含“绿量”的比例提高,则意味生机与品质。在鄂州,产业园的工业企业创新练内功,“绿色动能”山间田野送芬芳,农业标准化为其核心。

位于沼山镇的梁湖碧玉生态园,标准的种子给这里带来了活力。园内主要种植物是千亩胡柚,其中有100亩是有机种植,500亩是标准化示范园。

沼山胡柚是鄂州特色农产品,是鄂州最早推广标准化种植的经济林木,其种植面积达万余亩,是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的胡柚基地。

2016年1月开始,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鄂州市共建省级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这里已成采摘休闲的好场所。

标准化刷新了传统耕作模式,鄂州农业走上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了产品加工、观光闲的“接二连三”农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在曾被称为鄂州西伯利亚的涂家垴,蓝莓让人尝到了“绿色动能”带来的美味。鲜果采摘、蓝莓酒、蓝莓蜂蜜、蓝莓果汁果酱,从这里的国家蓝莓综合标准化示范基地不断走出。

麻羊垴下,传统的豆丝搭上了电商快车;万亩湖里,活泼的小龙虾蹦到了大江南北;四峰山下,金黄的菊花暖茶迎宾。

段店台湾杏福生态农业园,曾经的荒丘荒地上办起了“国际博览会”,鲜花与香果构成了农业升级版;以为花为媒,传统的湘莲大乡蒲团探索出了“农旅”之路。

目前,鄂州已建立有梁子湖河蟹、有机稻种植、蓝莓、胡柚、有机鱼、西红柿、青枣种植、铁皮石斛、蔬菜瓜果设施培育、蔬菜种植等10大生态农业核心示范基地。

在核心基地的带动下,鄂州农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到千家,20家“三品一标”企业产品进驻超市销售。

城乡融合,产业相融。一乡村一个产业,一个产业一个特色,一个特色引来观光客,生态美、百姓富,“绿色动能”给鄂州广袤的田野带来了勃勃生机。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洪江  责任编辑何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