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显合力 ——看鄂州开发区撬动企业发展支点(下)

02-01 09:42   云上鄂州  

创新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关键点仅仅只有几个,资本、人才、环境,无不是其中之一。

在鄂州开发区,借助资本介入,依托人才支撑,培育创新环境,三者交响合奏,科技创新之歌激昂奋进。

资本:追逐领先科技

有投入不一定有创新,没有投入一定没有创新。科技创新,资金必不可少,没有金融体系作支撑,科技创新的活力就很难全面激活。在“政产学研金”体系中,“金”,就是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

开发区这块地方的创新激情之所以如此炽热,主要是有一批把创新渗入灵魂的企业家。企业家们有胆魄,有智慧,执着创新,让自己站在创新的巨人肩膀上。

冶兴精工负责人尹锋出资10万余元,在全市率先搭建起了一个开放式的创新梦工坊,无条件支持创业者创新创业,攻克技术难题。

一开始,很多人不解:把这么好的设备、材料、场地都白白给大家用,也不知道能研究个什么出来。然而,事实证明了尹锋的做法是对的。

兴欣科技技术工人在进行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管材切割。

以技术工人王回春为首的创新团队,通过创新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受益。原本大型磨床中的砂轮在使用过程中会损耗,而损耗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与磨床配套使用了,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丢弃。而王回春团队通过改革组装,把耗损的大型砂轮加上套筒等部件,成功用在了小型磨床砂轮上,这项技术的改革,为冶兴精工每年节约了上百万元采购小型磨床砂轮的费用。目前,公司已经为这项技术申请专利。

不仅如此, 针对工业技术难题,尹锋将冶钢设计院的院长周文、武汉科技大学的教授和大型企业的技术员都请到了这里做常驻导师。专家们不仅给企业里的工人进行培训,还给来创新工坊发明创造的人和创新项目进行一对一免费指导,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者的能力。

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资本是逐利的,但更是逐新的,项目“牵手”资本,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正是因为有了资本的支撑,才有迪洁膜企业的诞生。2016年,市政府把研发的8项碳化硅陶瓷膜技术及专利作价2128万元奖励给该团队作为技术入股,与作为政府运用市场化机制、参与科技创新投资的平台公司——市昌达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投资1672万元共同组建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公司。

将无形的技术变成了可感的股本,市政府向该研发团队递过来的这把“梯子”,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成就了现在的迪洁膜。

如今在开发区,企业创造的利润,创投进来的资本、政府支持的资金……滚滚资金洪流,正聚集在技术创新的刀刃上,为开发区下一步创新积蓄着新的能量。

人才:集聚优质资源

创新驱动,人才为本。一名领军人物,就能带来一个创新团队,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带动一个新兴产业。

“人才资源是鄂州开发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没有人才支撑,就没有所谓的经济发展。谁在人才发展上高人一筹、快人一拍,谁就能把握竞争的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抢占人才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这是鄂州开发区党工委领导形成的共识。

近年来,鄂州开发区将人才资源放在“强区之基、跨越之本、转型之要”的战略位置,全力实现人才工作转型突围。

——无中生有。高端人才的落户,带来的是新兴产业的“破土萌芽”,有力改变现有产业格局。

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团队的精准医疗项目前不久传来喜讯:鄂州精准医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同建立超过4000平方米的国际一流实验动物设施。投入运营后,年产值接近1亿元人民币,将为华中区域的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各大院校的科研院所提供巨大的资源保障。此次签约标志着鄂州精准医疗中心步入国际化一流轨道,也将带动鄂州地区有关高新产业快速发展。

武汉工程大学教授徐慢的碳化硅陶瓷膜科研团队在建企不到两年时间里,获得了可喜成绩:2018年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销售订单1400余万元,完成了碳化硅膜推广示范阶段,现已与3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并已在切削液处理回用、油田含油废水处理、中水回用、矿井水处理回用等领域成功推广。获得2017年湖北省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17年湖北省第七届专利奖金奖、2018年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等荣誉。

——有中转优。招智引才,让现有产业插上科技翅膀,传统产业照样能飞得更快更高。

塑胶管材是开发区原有的传统产业,兴欣科技股份公司一直是开发区的龙头企业,这些年,当管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时,兴欣科技能否继续风光再现,一直让人捏把汗。然而,兴欣科技董事长袁建军的举动,让这个疑问有了肯定的答案。

近年来,袁建军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每年至少投入千万元与各大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同时,通过“千名引硕工程”吸纳了大量的技术拔尖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仅2018年,兴欣科技申请发明专利达12个。 

政府:培育创新环境

“要像爱护阳光、空气和水一样,爱护创新基因,让其弥漫在开发区的角角落落。”这正是开发区党工委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

走创新驱动之路,政府部门该扮演什么角色?

不做管家,当好向导和媒人。

“政府主导绝不是大包大揽,我们定位应该是服务,是为高校、科研院所等与企业合作牵线搭桥。”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王德润表示。

近年来,开发区多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省、市科技政策,共计组织35家企业60余人(次)参加省、市科技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同时,以走访调研的形式详细了解辖区科技型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经营情况、知识产权建设等科技创新情况,并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针对专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高新企业认定等工作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对高企认定的条件、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具体讲解,增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觉性。

相比发达地区,开发区的创新资源并不占优,只有统筹资源,多方“借力”,通过政府的“指挥棒”集中力量,才能“出奇制胜”。

在申报过程中开发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使企业充分享受到国家、省、市相关优惠政策,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2018年,辖区兴欣、广丰、拓能、安捷、德标、卡特、源通、迪洁膜等8家企业申报高企,成功认定兴欣、拓能、德标、卡特等4家企业;申报高新产品14个,通过登记备案的有顾地、安捷、木之君、拓能、广丰、肽洋红等12个。

迪洁膜研发部经理吴庭表示:“如果没有政府的指导和协调,我们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不会如此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2018年,迪洁膜获批省知识产权局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和产业化项目,鄂州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中的技术创新专项,湖北省双创战略团队创业团队项目企业等,共获项目奖补资金200万余元。

着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去年,开发区组织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现阶段,辖区共有19家企业入库并获得编号。推荐晨风、高程时代、顺合装备、中工南方、金环禽蛋、华阳重工等企业争取小额贷款、续贷周转金,企业金融保障水平得到提升。

“我们总是把梦想变成现实”,每时每刻都发生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创新力量的土地上。鄂州开发区把资本、人才、政策三大优势资源高效配置,相得益彰,获得科技创新的更大力量。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鄂州开发区正在奋力前行。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胡倩 责任编辑徐森林)

云上鄂州二维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