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 各美其美 ——看鄂州开发区撬动企业发展支点(上)

01-18 09:14   云上鄂州  

创力鞋业依靠工具变革叩开升级之门,亿美特打破200年旧有模式攀至国际顶端,兴方磨具独家制定碾米砂辊国内行业标准……

在鄂州开发区,许许多多名不见经传的传统企业,在各自行业内都拿得出“两把刷子”,以此安身立命,搏击市场浪潮。

探寻这些企业发展背后的故事,我们发现,它们不囿于“传统”的桎梏,紧紧围绕创新,加速转型升级,终让“传统”不再“传统”。

新设备:传统产业再出发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传统商业实现了转型升级;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让传统制造业进入升级快速道。

观察鄂州开发区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有一个很好的视窗,就是生产设备紧跟国际一流并不断更新。

德国产的电脑织机,意大利进口的自动化系统、英国进口的有色金属加工设备、美国进口的检测分析设备……走进鄂州开发区各企业车间,仿佛来到了一场先进设备的展览会。

“把鞋料直接放进智能机内,选定好需要的图案样式,就能一次性出来各种精美的图案。”创力鞋业负责人周伟介绍,因为有了新设备,原先的制图、切割等多道人工工序已被省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工人正在进行多通道碳化硅陶瓷膜支撑体挤出成型工作

1月17日,在创力鞋业车间,工人们都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现在正在赶制一批出口到美国和日本的订单,厂里已满负荷生产。”周伟满脸笑容地说,“去年,厂里新增的3条生产线2018年8月份已投入使用,并且都是采用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今年的订单已经接到很多。”

设备的更新,集聚了技术创新之精华。它带来的产品升级,也就是企业的升级。如果说引进一流设备赢得了时间,换取了市场先机,而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占领制高点,掌握核心竞争力。

炎炎夏日,再不用汗流浃背地进行焊接工作;寒冬腊月,也不会再因为拿着冰冷的电焊工具操作而冻得两手通红了;更重要的是,无需因为任何客观原因而担心焊接工艺。开明高新和武汉工程大学共同研发出来的智能焊接机器人轻松解决焊接难题。

车间内,只见两米多高的机器人手臂上下翻飞,焊接过程中发出电弧光和火花,像是一场精彩的焊接表演,而工作人员只需在一旁简单操作几个按键,智能焊接机器人就可通过自动编程完成焊接工序。

在焊接生产线的旁边,专门放置了机器人和工人手工焊接的车架各一台,供人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机器人焊接的车架线路平直顺滑,焊接后的焊点外形美观、焊接质量高,而手工焊接点不够平直,同时焊点粗糙。

当先进设备带众多开发区企业入门后,越来越多的老板不约而同决定,用创新筑起技术门槛,将同行抛至身后。去年,开发区申请专利30余个,其中发明专利21个;授权专利20余个,其中发明专利5个;申报高新产品14个,通过登记备案12个,领跑优势进一步强化。

引进先进设备,甚至自创设备,工具的变革为开发区传统企业打开了一扇升级之门。

新技术:拓展企业新空间

寒冬时节,行走鄂州开发区各大项目工地,施工正酣。这些项目,释放着催人奋进的蓬勃力量,为鄂州开发区注入源源不绝的活力。

亿美特公司生产的拉伸流变挤出生产线采用的拉伸流变塑化输运加工技术,直接跨过国外技术屏障,打破了塑料机械发明以来200年不变的螺杆传送模式,代表了当今橡塑机械装备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国际领先水平。

昨日,记者在亿美特了解到,2018年该塑化挤出机项目在顾地科技等三家企业展开了多项试生产,效果良好,产品内在质量达到了目前高端UPVC管标准,降低了生产企业的塑料配方成本和能耗。但由于生产产量和产品质量是相对矛盾的两组数据,亿美特在分析试生产数据后发现,低温高扭矩的塑化和输送技术能很好保证产品内在质量,但是产量就稍低于当下标准产量。因此,亿美特为了追求此项目能真正投入市场,在原理性创新上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试产工作,寻求质量和产量的平衡点,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几年前,亿美特还只能做塑料管材挤出设备,如今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合作,引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的“体积脉动拉伸流变塑化技术”的科研成果,成为全球塑化设备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亿美特负责人武军表示,目前公司已在抓紧布局,扩大研发制造核心队伍,形成以技术激发市场、市场带动研发的格局。

开明高新智能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工作

在开发区,以技术占领市场,打开新空间的企业还有很多,邵一环保用了6年时间,研发的“离子风高压静电除尘器”2016年“问世”后,订单不断。

为了攻克干式电除尘技术的每立方米排放标准浓度达到0.1毫克这一难题,邵一环保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从美国振弦栅除尘技术到湿式电除尘技术,再到干式电除尘技术,由易到难,将每项技术研究到极致再进行下一个难题的攻克,最后研究出离子风电除尘技术。与传统电除尘产品相比较,离子风电除尘器实现了技术的进步,取得了质与量的新跨越,也正如此,韩国现代、三明钢铁等企业都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据已出数据统计,去年1至9月开发区实现高新产业增加值7.86亿元,占GDP比重28.3 %。预计全年同比增长25.2%。人们诧异鄂州开发区企业何以能跃入高门槛的新兴企业,正是一次又一次创新,为这里的企业输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标杆:冲出国门闯世界

要引领行业,唯有技高一筹,跻身一流。而技术更迭,注定创新无止境,标杆不断更新。唯此,企业才能激流勇进闯世界。

在鄂州开发区,追逐创新红利的不少企业,从跟随国际巨头起步,逐渐与国际同行齐头并进,甚至超越。通过参与全球竞争,一些企业厚积薄发,跻身世界第一方阵,赢得更多创新“红利”。

兴方磨具独家制定碾米砂辊国内行业标准,成为鄂州第一家在海外注册的企业,其产品出口20余个国家和地区,也是国际顶尖粮机企业供货商,获得各项专利近60个。从标准的遵守者到标准制定者,是兴方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打开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的产品成为瑞士布勒、日本佐竹等国际顶尖粮机企业的供货商。”公司副总经理吕汉华介绍,兴方的海外重点布局在大米生产大国,如泰国、巴基斯坦、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国家,营销力度逐年加大。

兴方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每年的开发资金占销售收入的6%以上。去年6月份,兴方与河南工业大学牵手,“产学研”合璧共创新,共建湖北省碾米砂轮(辊)研发中心,展开碾米砂轮(辊)产品的技术研究。

吕汉华说,现在,国外的客户买砂辊不仅选用“made in china”更会点名要兴方的砂辊。今年兴方会继续在国外市场占有率的数字上下功夫,销售额将继续保持增长。

扬子重型公司抢抓“走出去”机遇,在长期探索中逐步调整形成的产业布局思路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相契合,将产品多次打入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等国家重点工程。同时为文莱大摩拉岛大桥项目提供安装箱梁所用的架桥机行走机构、起吊装置以及所有零部件,并承接了为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项目制造桥墩钢护筒。外国供应商使用扬子产品后直言:“你们对质量要求的严格程度,史无前例。”

在科技创新路上,鄂州开发区企业虽然走得辛苦,但他们紧盯国际前沿,一步一个脚印,拓展出一簇又一簇经济发展的新景色。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开发区正在创新之路上奋勇前行,正在努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胡倩 责任编辑徐森林)

云上鄂州二维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