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他,就是鄂州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01-06 20:30  

“虽然我听不见,但是我和大家一样,有一个科技报国的梦。”

12月25日,2018年全国第二批“新时代好少年”发布会上,10位优秀青少年视频短片中,出现了这样一条文字,会场突然安静,没有解说,没有配乐,无声的画面里,一个笑容灿烂的阳光大男孩,十分用力地用手语“说”出上面这句话。视频结束,现场响起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他叫李端林,今年15岁,湖北省鄂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八年级一名先天听障学生。

初识科技之美——

“我特别喜欢上学!”

“这孩子拿奖拿到手发软了吧。”看到李端林满桌的奖牌和荣誉证书,月前来拍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人物短片的央视记者也不禁惊讶。

“这里面都是他的努力。”市特殊教育学校科学老师董志群十分疼惜这个异常勤奋的学生,“别人休息娱乐的时间,他都在实验室里研究电路,一接触到这些电子零件马上就安静下来,专注进去。”

四年级时,李端林首次在学校接触到电子电工课程就发现了科技之美,仿佛进入到另一个新世界的李端林欣喜不已。

“得到一样旧电器就高兴得不得了。”母亲范秋香说,从没见过他这样,自家和亲戚家里闲置的闹钟、游戏机、电视机、洗衣机他都拆过,上街路过电器维修店就挪不开步了,碰到没见过的电器工具一定要去看个明白。

了解电子元器件性能、熟识电路图、苦练电路板焊接技术,与智能机器人“对话”、与组装科学积木“过招”、与科学电子绘画“交流”……近乎痴迷地学习、练习,心无旁骛的李端林进步非常快,在电子电工课程学习半年之余就获得了湖北省第四届中小学生NOC书法绘画比赛一等奖、第30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无线电制作竞赛一等奖,也成为2015年鄂州市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最年幼得主。

“妈妈,我特别喜欢上学。”2015年,在一次和母亲的交流中,李端林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从那时起,他回家就常给我写字条。”范秋香说,因为她的手语有限,识字越来越多的李端林开始用字条来和她交流学校的趣事和学习后的心情。文字的沟通,让母子间的交流不再仅限于日常生活琐事的简单比划,范秋香欣喜地发现儿子无声的世界里开始有了缤纷热闹的形容词,那是一份求知的热情。

兴趣长成梦想——

“我的偶像是黄大年!”

“下了火车,我发现聋八班的同学(们),刘老师、吴老师、金老师、李书记和徐校长,(还有)好多人都来看我,他们拉着欢迎‘新时代好少年’的大红榜(幅)。我跟他们打招呼,(向)领导敬礼,(我们)都高兴极了……”

12月26日,从北京载誉归来的李端林受到了市、区领导的热烈欢迎。这个人前羞涩的大男孩,抑制不住喜悦,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段真切朴实还有些不完整的话。

“从六年级起,坚持让孩子们每天写一篇日记。这短短的百字日记对聋哑孩子来说很不容易。”语文老师吴军琴说,因为失去了听、说这两条便捷的学习通道,没有语言环境,聋哑孩子学习汉字比正常人学习外语还要困难得多。

随着电子电工课程的深入,大量阅读无线电书籍、自学琢磨的过程中,李端林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语文、数学基础课程的薄弱。“他现在各门功课都十分努力,成绩在班上是中上等。”进入初中以后,吴军琴发现,李端林对电子痴迷的劲头开始扩散到了文化课程上。

“电子电工课程已延伸为科技创新课程。”校长徐婷介绍,李端林成为不少同学的榜样,学校2016年起正式在小学班级开设电子电工课程,希望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平衡发展,为残疾学生将来更好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开设围棋、轮滑、烹饪、电脑绘画、科学探究等公共校本课程。

特色课程在这群特殊的孩子中产生了乘数效应,他们自信地和普校孩子们同台竞技。在每年我市“科技创新市长奖”和“市长提名奖”评选活动中,特校学生的获奖率超过50%。

“我的偶像是中国科学家黄大年!”经常外出参加各类科技比赛的李端林对科学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不管得多少奖,他对科学依然好奇心满满。原本为了谋生的职业学习计划渐渐被一个更大的梦想覆盖:他想读高中,还想考大学,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

苦难中汲取力量——

“我们一起加油!”

“以前只想着他能健康长大就行了。”提到李端林想考高中的愿望,母亲范秋香面有难色,但也抑制不住欣慰,“只要孩子想读书,再困难我也支持他!”

“去武汉读书,我就一起去,在学校附近打零工供他。大儿子后年正好大学毕业,也能照顾弟弟了。”李端林若要继续读高中就得去武汉市聋校,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这些现实压力是范秋香眼前的难题。

2008年,丈夫因病去世后,范秋香因过度悲痛和劳累也大病一场,“那时端林不到四岁,正是听力言语康复训练的最佳治疗时期,就这样被耽误了。”想起过往,范秋香常心酸地自责。

接二连三的苦难没有打垮这个家庭,范秋香一肩挑起养育两个儿子的重担,孩子们也迅速成长,李端林四五岁起就开始学做家务,上学后每周末回家都坚持下地做农活、给家人做饭、给妈妈捶背按摩,年纪小小的他先后被评为“荆楚楷模”、“鄂州市美德少年”、“感动新区人物”。

“以前他想读中职学电工,我知道那是他想早点为我分担压力。他常看着爸爸的照片出神,但又从来不跟我提起他爸,我知道他也想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有人依靠有人疼。”当妈妈告诉李端林,尽管放心去学习,家里有妈妈和哥哥顶着的时候,李端林十分开心,可眼圈却忍不住红了。他知道十几年来家里依靠妈妈打工微薄的工资及低保金度日,太不容易了,他给妈妈竖起了大拇指,用手语说着“我们一起加油!”

从先天听障儿童成长为科技创新能手、道德楷模,这个饱尝命运不公的农家孩子,用上扬的嘴角,明亮的微笑,认真努力地讲述了一个“新时代好少年”的励志故事,胸怀梦想,这位好少年的故事还精彩待续。

延伸阅读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彦  责任编辑何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