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产业融合 鄂城区全方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2-24 09:44  

12月20日,一台大型耕整机在花湖镇永华村艾草产业扶贫基地上作业,60余名贫困户正栽植艾草苗子。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细华告诉记者,为推进贫困户脱贫和乡村振兴,他们将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完成艾草种植。

今年以来,鄂城区按照区委“5+3+2”发展战略,以“十个一批”为抓手,发展生态农业,推进产业融合,谱写了新时代鄂城乡村振兴新篇章。

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按照“稳、减、扩”的原则,稳定优质稻和双低优质油菜生产,调减棉花,扩大甜玉米、精细蔬菜和林业生产。加快推进良种油茶、台湾梨、金丝黄菊等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速生林、丰产林和林下经济。

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湖北省汀坳生态有限公司在汀祖镇丁坳村流转土地3000亩,建设生态农业、休闲、旅游项目,计划总投资1.32亿元,目前已投资210万元。鄂州辉艾生物有限公司在汀祖镇华武村、凤凰村流转土地1500亩,种植何首乌、牡丹、白芍、蕲艾、桃树等,用工1000人,为2个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全区累计流转土地9.42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7.64%。

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配方肥替代化肥试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组织79.68吨有机肥在全区498个农业科技示范户中试点,效果良好。成功获批上级财政资金1400万元,发展长港镇峒山村农业综合开发区域循环农业项目。计划建设粪污处理设施1套、田间工程1套、生态种养殖示范区7600 亩等。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在长港镇峒山村建立鄂城区秸秆收储站,收集农作物秸秆,并组织农机大户(合作社)购买秸秆粉碎还田机开展作业。目前,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5%。

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畜禽污染整治行动,涉及畜禽养殖企业511家(第一批78家,第二批102家,第三批311家)。目前,第一批和第二批已经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治改造。第三批整治正在开展,实施“一场一策”,开展植树造林。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初制定的鄂城区精准灭荒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年—2020年),统筹推进精准灭荒工程建设,加大国土绿化进程。去冬今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全区干群齐努力,已完成造林面积3720亩,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04%,全部落实了造林管护责任,确保了成活率和保存率。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全区已建成各类高效种养园区和农业庄园34个,成功打造了沙窝千秀谷生态园、新庙东正山庄、杨叶观光农业采摘园、长港元隆生态园等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成功举办首届长港农垦文化节、胡桥豆丝节、泽林旱龙舟文化旅游节、汀祖东明合作社糍粑节和华兆山庄风筝节、油纸伞节、啤酒节及碧石渡镇首届诗画莲花节、鄂城区首届农民丰收节暨第二届长港农垦文化旅游节、东港玉米采摘节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目前,鄂城区成立了鄂州惠生活电子商务公司、鄂州淘思电子商务公司、湖北富农食品工业园电子商务公司和鄂州泉界商城科技有限公司4家大中型电子商务公司。鄂州武昌鱼、荆味土特产、金丝黄菊等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4000多吨,销售额8000多万元。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开展技术合作。与武汉大学合作,在杜山镇东港村开展水稻种子培育,于2013年7月22日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与武汉工程大学合作,在长港镇峒山村开展黑水虻的养殖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省农科院合作,在杜山镇下王村对土壤地力进行测试,实施配方施肥。建立云平台。以鄂州12316农业综合信息平台为依托,借助联通网络,建立农业专家、农业科技指导员、农业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4级互动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云平台,实现信息入户,缩短技术推广中间环节,全面提升了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特约记者熊新洲 通讯员王珏 责任编辑徐森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