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日记|只念家乡一抔土

12-03 20:39   云上鄂州  

清晨的阳光尚未绽放,村落周围的青山绿树,被缕缕轻柔的薄雾悄然围绕,静谧而清新。潘恒鹏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给刚采摘的青菜称重、打包……

一年前,潘恒鹏还是深圳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白领。如今,他回到家乡池湖村,发展种植业。

“当年,我背上行囊离开这个脏乱的小村时,压根没想过会回来,是家乡的变化,坚定了我回来的信心。”26岁的潘恒鹏谈起回乡的初衷,透露着些许自豪,池湖的美丽蜕变,让大家喜上心头。

昨日,记者来到池湖村宥麒蔬果种植生态园,潘恒鹏和4名工人正忙着清理杂草,他动作利落,一会就将周围一块地的杂草清除干净了。

潘恒鹏查看红菜薹生长情况

冷风吹打着大棚,棚内的潘恒鹏却汗如雨下,他抬手抹了一把汗,看了看眼前的一块空地,点点头:“今年可以在这块地里试种一些新品种。”

2017年8月,潘恒鹏带着美好的憧憬回乡。因池湖村紧挨长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上近年来生态农业规模化种植的基础,潘恒鹏投资13万元,流转20亩土地,盖起了大棚,种植反季节蔬果。

村民在池湖工业园区企业实现就业

一开始,潘恒鹏什么都不会。他就积极向书本学、上网学、参加技术培训,不断积累种植经验。在45个大棚里,潘恒鹏选择几个大棚做“实验”: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比较种植效果,总结经验。

“刚开始技术不过关,5亩番茄一个果子都没挂,损失1万多元。”回忆起过去的失败经验,潘恒鹏心里仍有些不服气:“非要把技术学会了不可。”在父亲和朋友的帮助下,他找专家求学,四处拜师学艺,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

在池湖社区,随处可见居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的果树

通过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如今他已从“门外汉”变成了“小专家”。今年8月,潘恒鹏又投入13万元,将种植面积扩大到40亩。

潘恒鹏是一个恋家的人,回乡创业,让他找到了归属感。他表示:“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利用家乡的生态资源,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动作用,启发更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来一起建设家乡。”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胡倩 叶雁翅 见习记者蔡亚文 责任编辑徐森林)

云上鄂州二维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