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 长江大保护鄂州行动|长江边的守堤人

11-19 19:12   云上鄂州  

初冬时节,堤坝上的荒草都耷拉着头。

昨日一早8点,袁建生就来到粑铺大堤上,查看是否有坑洼之类的地方。

“每天都要来看看,不然总觉得少点什么。”作为土生土长的粑铺村人,袁建生有着丰富的巡堤查险经验。

“长在长江边,哪有不守堤。”在粑铺村,老人口中的这句俗语,道出了当地旧时经常饱受洪涝之苦。生长于斯,这里的居民对于防汛抗洪,有着天然的敏感与自觉。

今年72岁的袁建生,亲历过1954年、1998年、2016年三次大洪水。

1954年,袁建生见识了第一场大洪水。当时的粑铺大堤没有现在这么高、这么牢固。那一次,袁建生随家人一起,转移到了地势高的地方。

老人回忆,1998年,连续3个月的雨造成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全乡干部群众全力防汛抗洪,最终,洪水没能冲过堤坝防线。”

2016年,老人也在堤上参与过抢险。“保卫家园人人有责嘛。”袁建生说,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义务。

粑铺大堤上的刘楚贤险段简介碑。

离粑铺村不远,王埠村有对守堤父子兵。

父亲叫王安新,担任过王埠村党支部书记。几十年来,村里每次防汛,他都在堤上。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打小,王金山就经常随父亲王安新往大堤上跑,“那时候年纪小,只负责一些后勤保障工作。”王金山说,2016年遭遇的98+洪水,让他真正感受到父亲多年来守护全村人的那份责任感。那年7月10日,王金山从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地转业回家,直奔粑铺大堤防汛指挥部报到。

在堤上,王金山抢着最脏最累的事情干,主动承担江面漂浮物的打捞工作,每天撑着小船在江段上来来回回十几趟。打捞漂浮物、消毒、无害化处理,一天忙完,已是傍晚。晚上,他还主动要求去哨棚值班。

现在,王金山一有时间就会回到王埠村,带着儿子到堤上走走,同他讲守堤人的故事。他说:“长江边上有无数的平凡守堤人,他们都在默默地守护自己的家园。”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燕婷 周仪 闵佳杏  李瑞 责任编辑徐森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