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日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1-11 22:16  

11月1日 星期四 晴

在长江大堤包王段下方50米,是一座猪场原址,铁门紧锁,因为没有生猪的喧嚣,显得格外冷清。墙上“禁养场”三个大字格外醒目,告诉人们,一种生产方式在这里已经划上了句号。

这家猪场建了5年,老板是外地人,每年养猪300头左右,经济效益不错,原本签订了10年租房合同,为了保护长江生态,已于今年4月关停。

包王村党支部书记万超鹏告诉记者,村里原有4家猪场,存栏最多的有300头,最小的百把头,都建在江堤附近,避免了扰民,但是污水排放对长江生态还是存在一定危害。过去每天清晨,住在附近的村民都被生猪的喧嚣吵醒,呼吸的空气里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好在大家对生态保护的认识提高了,取缔工作做起来并不难,只用个把月时间,就完成了关停任务。

记者探访了另外3家猪场,看到的都是“猪去楼空”,有一家猪场用房已租赁给别人当仓库,院内院外收拾得非常干净。4位养猪老板,一人捡起了制作建筑模板的手艺,其他3人也都找到新的谋生门道。

服从于大局,保护长江生态,包王村干部群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敞开了宽阔的胸襟。

万超鹏说得好:“长江生态保护永远在路上,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才能无愧自己的良心。”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映忠  责任编辑何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