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推介鄂州探索党建联合体推动城乡融合

07-30 08:24  

鄂州梧桐湖社区农民市民化探索之路

几年时间,大垅、六十、月山、鲊洲这些村名在鄂州市梁子湖区版图上渐成历史。伴随这一进程,是梧桐湖新区这座“生态健康科学城”建设的日新月异,是基层党建新模式——村社联合党委的应时而生。

四村并一区,梧桐湖新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基层党组织联手,共同化解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种种难题。记者近期走访一线,探寻这一党建联合体“红色拼图”合力路径。

区域联动,党建握手聚人心

2009年4月,鄂州市政府与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梧桐湖新区。与此同时,4个村1.5万余村民集中安置在新区梧桐湖社区,转向市民化管理。“如何让不同村的人和谐聚居?”原大垅村村支书罗休勇一接手社区管理,便感到“棘手”。

经反复研讨,新区提出成立村社党建联合体——梧桐湖社区联合党委,因大垅村最早征迁,便由罗休勇牵头,担任联合党委书记,而其余村尚未拆迁前,其村支书兼任副书记,所有被征地党员纳入联合党委管理。

最初,大多数被征迁村民乡土难离,迟迟不愿搬。联合党委注意到这一现象后,即刻会同商议,制定“先搬多受惠”政策,鼓励部分有意愿的村民带头示范。

不到两年,建设中的新区楼墅成排,街道整洁,花草广植,绿树列立。在联合党委引导下,各村未搬迁的村民陆续到社区新居参观。

罗休勇还常带三位副书记回访各村,为待迁群众分忧解难。他们协力争取参建公司支持,在被征地拆迁补偿基础上给每户增加宅基地补偿1.5万元。

六十村村民董才金说:“新区建设让先搬的乡亲尝到了甜头,我们现在都盼着搬呢!”眼下,近7000名村民已在新区开始生活,还有8000多名乡亲和董才金一样盼着早搬新居。

梧桐湖新区管委会主任黄晓明说:“社区联合党委以一拖四,互联共建,打破了村和村之间、村和社区之间的壁垒,形成了独特的党建气场。”

转型谋远,发展牵手同步走

“村民变市民,既有身份的转变,更有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对社会治理提出了高要求。”梁子湖区委组织部长徐辉说,大多数征迁村民一度对社区生活感到困惑。

去年底,在联合党委推动下,梧桐湖社区第一经济股份合作社成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先从大垅村起步,清人分类、清资核产,在此基础上成立联垅投资公司,参与新区土木工程、绿化保洁、物业管理等项目。截至目前,全村集体经济总量已达2300余万元,3339名“新市民”享有配股权,过去简单的货币分红转为稳定的股份分红。

“这一做法让我们也吃了定心丸。”联合党委副书记、鲊洲村支部书记龚细红说:“产权制度改革使大垅村集体资产的归属更明晰、管理更规范,解除了征迁后入住社区村民的后顾之忧。下一步我们要借鉴大垅经验,尽快启动改革!”

“进了社区就是一家人,大垅人富还不算富,全社区富才是真的富!”罗休勇说。联合党委整合四村集体经济资源创设联诚投资公司,搭一站式就业援助服务平台,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和创业孵化基地,让越来越多的征迁村民各施所长,变就业为乐业。

从部分人,到所有人,“红色拼图”的领航作用日益凸显。徐辉说:“做好‘党建搭台、改革唱戏、发展联动’的系列文章,既补齐了集体经济发展短板,也凝聚了区域共同发展的共识。”

安居乐业,服务援手一家亲

刚搬入社区时,由于生活习惯一时难改,环境卫生问题频现。如何解决?李效林、尹家福等6名党员主动申请担任楼栋长,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在网格员推选上,叶宗英、杨启如等4名党员报名,时刻关注社区“风吹草动”,及时调解矛盾。

为帮助征迁村民尽快适应新区生活,联合党委还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推行群众事务党员代办制。

社区帮农村,党员帮群众,扶贫路上不落一人。党员尹大桥、庞光明等8名同志主动与12个社区贫困户结对帮扶;党员“女能人”吴世明放下农具,办起“姐妹花家政公司”,就近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少时十来人,多时数十人……

自2013年起,联合党委还成立“党员爱心基金”。一些党员出资有困难,就通过组织介绍做义务工,再将报酬捐出。至今,“爱心基金”共筹集资金近10万元,帮助了50余名困难、残疾或重症的居民、村民。

生活富足了,农村群众对精神生活也有品质追求。几个村的老支书、老党员筹资金、找场地、请老师,相继成立梧桐湖社区楚剧团、腰鼓队、舞蹈队等文娱社团。他们自导自演、自娱自乐,每逢节庆都会到社区及周边各村演出。“原来谈及党建联合体,很多人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可现在大家都明白,村社党建拧在一起为城乡融合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梁子湖区委书记夏帆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劲松,通讯员胡倩,湖北日报2018-07-30。文中航拍图为何景星同志拍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劲松,通讯员胡倩,湖北日报2018-07-30。文中航拍图为何景星同志拍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