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进退取舍 鄂州选准绿色增长极

05-03 21:25  

一碗清水和一颗珍珠,二者选其一,该如何选择?

鄂州梁子湖,一头是号称“楚天珍珠第一”、年产值达1.1亿元的珍珠产业,一头是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建设。

去年4月28日,磨刀矶村小南湖1404亩珍珠养殖蚌被拆除。这意味着,梁子湖区全面退出1.2万亩珍珠养殖。

鄂州,由水而生,依水而居,湖港纵横,万千河流入长江。

长江大保护进行时,梁子湖的治理,是鄂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

梁子湖流域面积大,水生生物群落类型齐全,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进湖退,梁子湖水面面积、库容锐减,原本十分丰富的野生鱼类资源也逐年下降。

坐拥灵山秀水的鄂州,如何进退取舍?如何发挥自然资源禀赋,绘就一幅生态画卷?

放弃珍珠,选一波碧水

梁子湖东沟镇,十公里珍珠走廊核心园区,水产养殖面积达2.7万亩。从上世纪80年代起,当地人依托梁子湖好水,将珍珠养殖技术带进来,在当地迅速掀起了一股养珠狂潮。

很快,梁子湖全区珍珠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全区重要产业支柱。高峰时,全区养殖面积达到5万亩,诞生了“梁湖珍珠”特色产品。

30年间,竭泽而珠,终于无法继续。2016年底,经检测,梁子湖珍珠养殖区域,水质普遍降至劣四类和劣五类。

积累了30年的根基,梁子湖珍珠品牌早已打响。“丢掉这么大一项支柱产业,损失太大。”要生态,还是要产业?

一场事关梁子湖水系安全的水生态保卫战打响了。尽管面对叹息,梁子湖区毅然做出“壮士断腕”的决策,全面退出1.2万亩珍珠养殖。

全面退养后,养珠户们新的发展之路在哪里?区、镇等部门多次组织养殖户进行养鱼、虾稻共养转产转业培训,帮助养殖户再创业。

拆除了蚌塘,59岁的杨宏帆说:“现在,大家都在怀念过去的一湖清水。钱是挣不尽的,整治水环境是好事,是造福子孙。”

“逼”出来的环保创意

“可收垃圾换物品,可烂垃圾进污井,其它物品压成饼。”鄂州梁子湖区万秀村,这句顺口溜,童叟皆知。

4月24日上午,四组村民徐金香拎着垃圾,来到村里垃圾分类回收点。管理员雷胜全清点:两个塑料瓶、一个灯泡、四块废旧电池……。然后,雷胜全在“农户积分卡台账”上记录:徐金香6分。

“这个月已有700多分,可以在村级超市兑换不少商品。”徐金香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村级超市与垃圾分类回收点仅一墙之隔,超市的货柜上摆放着酱油、醋、盐等商品,每一个商品都标注着需要兑换的分值。

垃圾换积分,积分兑商品,万秀村的创意是被“逼”出来的。万秀村坐落在梁子湖畔,2.8公里湖岸线围住大半个村庄。

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怡生说,过去村里的垃圾房,里里外外都堆满了垃圾,一到下雨天,污水横流。

万秀村想了很多办法,都效果平平。村委会想来想去,决定依照“鸡毛换糖”的办法,对农村垃圾回收并计量积分。2016年7月,万秀村召开村民大会,这个办法得到村民一致认可。

村里建立统一的制度规章,每一户都有一张垃圾分类积分卡,村里成立垃圾兑换超市,村民可凭积分卡兑换生活用品。回收的垃圾分类处理,最后由废品处理公司统一回收处理。

行走村庄,道路干净整洁,就连垃圾池边,也不见垃圾外溢的现象。去年,万秀村获评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垃圾兑换商品”的探索,吸引了一拨一拨的参观学习者。

花圃下的污水处理池

菖蒲与茑尾花,美丽花圃之下,是一个微动力污水处理池。

梁子湖沿岸乡村,这样的纯生态污水处理站,星罗棋布,有208个。

24日一早,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茅圻村,72岁的村民刘兰娇,与记者拉起家常:“过去家家户户污水乱泼,又脏又臭,对梁子湖有污染。这几年,村里修了管道后,大家的污水直接集中处理,各家各户门前的环境也变得更好了。”刘兰娇告诉记者。

这里紧靠梁子湖,最近的地方离梁子湖不足三百米。如今,各家各户都有一根污水管道,最终生活污水进入主管道,送到湾里的污水处理站。

记者发现,和传统污水处理设施不一样,这座污水处理站占地面积不大,除了有常规的生物滤池、格栅井等设施外,该污水处理站还有一个人工湿地。经过生物滤池处理后,污水不会直接外排,而是进入人工湿地过滤、沉淀,最终达标后才会排出。这个污水处理站造价低,运营成本低,适合乡村使用。

为了保护梁子湖,鄂州将湖边工业全退出,并对乡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各村污水处理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后再外排,而镇级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后再排入梁子湖。

“钢城”到“港城”的转变

采菱节、红枫节、赏荷节、蓝莓节次第开展,一个个带着生态字符的节庆活动,在鄂州城乡遍地开花。

科技创新、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产业顺利入驻,转型升级步履加速。鄂州的绿色增长极,在生态理念激活下成长。

鄂州市市长王立说:“鄂州市通过对自然资源等生态要素进行编表赋值,找到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我们把环境综合保护规划,置于所有规划之上。用环境保护规划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统领城市转型。”

鄂州因钢而兴,钢铁工业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但偏重的产业结构也造成环境容量接近极限。

鄂州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产业重心由重工业二产向现代服务业三产、从“钢城”向“港城”转型。

长江水运对外开放口岸、铁路货运枢纽纷纷落户鄂州,伴随着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的落户,更是让鄂州向“港城”的目标靠得更近。

鄂州机场,作为中国货运门户枢纽机场,由湖北省、鄂州市和顺丰速运集团联合打造,有望在明年6月全面开工。核心枢纽将于2021年建成运营,到2025年预计年货邮吞吐量245.2万吨,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可望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航空货运物流枢纽。

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让鄂州逐渐成为一座生态宜居的绿色新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云宽 别鸣 王理略 胡琼瑶  责任编辑 赵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