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百节龙祭游活动落幕

03-06 20:30   云上鄂州  

举起100公斤重的龙头要多少人?舞起428米长的龙灯又是怎样一番景象?3月5日,第二十四届嵩山百节龙祭游活动进入最后一天,吸引不少群众前来观看。


燕矶镇嵩山百节龙博物馆外,彩旗招展、人山人海。10点半左右,随着一声声锣响,身着黄色传统服饰的村民们举起龙尾巴从博物馆里鱼贯而出,金黄色的龙身蜿蜒舒展,延伸至数百米开外的马路上。“龙头出来了!”大家纷纷扭头回望,只见龙头侧卧而出,龙须上下抖动。人们扶正碗口粗的木柱,用竹篙从旁辅助撑起,并牵住垂下的红绳稳住龙头。高昂的龙头口衔圆珠,双目张开,白须迎风飘动,人群夹道欢迎。

据了解,嵩山百节龙祭游活动是燕矶镇嵩山村严家畈湾在春节期间举行的传统民俗活动。它首创于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2006年,嵩山百节龙入选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节龙从农历8月份开始扎制,于次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进行乡邻巡回表演。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议专家组成员邵国春告诉记者,嵩山百节龙总长约428米,龙头高7.3米,重达100公斤,保持龙头直立行进需80人轮番高擎,龙身长达101节,龙灯出游要500余人协作配合。祭游活动期间,还连续15天开唱会戏。“嵩山百节龙出游队伍人数之众,龙身节数之多、龙头之重,在传统龙灯中比较罕见。”邵国春说。

“去年10月,我招收了5位徒弟,徒弟们平均年龄20多岁,3年内他们会学到百节龙扎制技艺的精髓。希望嵩山百节龙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嵩山百节龙省级传承人、嵩山百节龙龙灯理事会副会长严斌说。

“通过举办活动,加强文化与精神认同,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令村民团结一心,促进乡村和谐。”沙窝乡黄山村严家墩村民严槐春表示。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奥 责任编辑徐森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