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是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倒排工期,认真细致地做好案件线索移交、办公办案场所准备、班子组建、内设机构设置、人员转隶、挂牌成立、审查调查工作机制建立、法律法规培训、法律文书制作等重要环节工作,确保全市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域‘一盘棋’完成。”
12月9日是周末,上任第一天的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严冀钢,马不停蹄地来到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专题督导调研改革试点工作。
这是我市全域打造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三精”模式的一个缩影。
精密谋篇重布局
市会议中心南侧,一幢10层的建筑在冬阳下显得方正庄严。这里是我市调剂给纪委监委的新办公场所。
“大楼主体建设已经完工,即将开始内部装修,到时与旁边的市纪委办案基地贯通使用,纪委监委的办公办案场所总占地面积将达到58亩,办公用房使用面积14000平方米。这样的大手笔,体现了市委的高度重视。”市纪委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6月,全省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刚开始摸底,市委、市政府就提早谋划纪委监委新办公场所,先后提出三套方案。11月3日,市委书记李兵到市纪委办案基地进行办公办案场所专题调研,明确提出“调剂使用、增加功能、省级标准”的要求。随后,市委统一意见,将毗邻市纪委办案基地东侧的新楼调剂给纪委监委使用,力争实现纪委监委办公办案场所标准化、一体化。
市委3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市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成立了改革试点工作小组,研究制定《鄂州市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鄂州市市、区监察委员会领导班子组建总体方案》《鄂州市市、区检察机关相关机构、职能、人员转隶的具体实施方案》,定标准、给政策,保障改革试点工作高标准开局。
人员转隶是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重要基础工作。为了把基础打牢,市改革试点工作小组明确意见,按照22%的比例划转检察机关政法专项编制,人员应转尽转。“检察院党组要担起政治责任,不把遗留问题带到监委”,全市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市委书记李兵的讲话掷地有声。截至昨日,市、区两级编制划转、人员转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区转隶人员全部到位。
精准实施重质量
“梁子湖区检察院划转编制6个,但符合转隶条件的只有3人,而且其中没有可担任监委委员的人选。”11月27日晚7:30,在市纪委召开的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专题会上, 机构设置和人员转隶组负责人进行汇报。
“编制划6个,人只来3个,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监委班子里没有转隶人员,今后也不利于决策的全面性和精准性。督导组要和区里一起研究。”时任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东灵当场作出要求。
翌日一早,驻梁子湖区督导组负责人赶赴梁子湖区,仔细研究区检察院人员情况。当了解到区检察院有个别同志对改革试点工作认识不够时,他当即与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一起与该同志促膝谈心,详细宣讲政策,打消顾虑,该同志当场表态愿意转隶。
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纪委主要领导先后4次实地调研,市纪委召开专题会议6次,研究班子组建、编制划转、人员转隶等具体工作。由市纪委3名副书记任组长的3个督导组,20余次带着问题开展调研督导。经过细致工作和不懈努力,市辖3个区的12名监委委员提名人选全部产生,8名由区纪委常委兼任,1名由区监察局副局长转任,3名由区检察院班子成员转任。3个区共划转编制32个,转隶人员26人,最大限度缩小了划转编制数与转隶人数之间的差距。
精益推进重效率
为确保12月底全域完成改革目标任务,市纪委坚持市、区两级同步推进,明确任务完成时限,严格按节点推进。
“维修什么时候结束?”
“办公设备配备齐全了没有?
“人员转隶到位了?”
……
12月9日,在鄂城区纪委监委办公新址,严冀钢向区纪委书记丁斌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维修今天正式完工,办公设备采购明天开标,下周一就能到位,人员转隶已与区检察院沟通了,下周一正式到位。”丁斌回答。
“3个区的人员转隶,12月12日前全部到位。梁子湖区昨天已召开对接会,将转隶人员接过来了。鄂城区11日到位,华容区12日到位。办公场所这一块,梁子湖区纪委监委今天正在‘搬家’,华容区在装修,过渡场所已到位。”陪同督导调研的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迅速报告。
市纪委切实承担起改革试点工作组织实施责任,制定任务清单,成立了日常工作专班、3个督导组和5个工作组,确保工作推进精益求精。改革试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工作专班对照任务清单,每天碰头,统计进展,梳理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按照类别进行分流。
“督导组基本上两天来一次,带着问题来,解决问题走。”华容区纪委书记吴新明说。
踏着忙而有序的步伐,全市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蹄疾步稳。12月15日至17日,梁子湖区、鄂城区、华容区人大会议将陆续选举产生首届区监察委员会主任,通过班子人选。2018年1月初,我市首届监察委员会将在市人大会议上应运而生。
(鄂州日报通讯员肖晓莉 曹俊华 责任编辑陈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