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环梁子湖百里,一条生态绿道正在铺开。
站在新建的梁子湖涂家垴镇旅游码头平台上,闻鸥鹭轻鸣,观鱼翔浅底,行走于此,人与湖,相亲相近。以此为起点,一条路施工如火如荼,两线自然林葱葱郁郁,别有一番曲径通幽之美。
(网络配图)
这条道路是梁子湖环湖生态修复工程的子项目,是基于梁子湖水系连通工程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基础上的环湖交通设施。
“17.5千米的示范段春节前可以投入使用。”梁子湖生态文明建设有限公司建设部部长李柏东。他和团队花了3年时间,沿线走访、勘测,不断调整道路设计方案,只为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布点。
“这条路名叫梁子湖环湖通村(防汛)道路,但意义远不止于此。”设计者们对此倾注了特殊情感,“我们想构筑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共同体,达到物质需求和生态需求共赢,且生态优势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该道路工程计划总投资约12亿元。一期起于涂家垴镇千年古镇游客集散中心,向南沿沙咀半岛布线,终到梧桐湖新城,全长约84.4千米,宛如一条玉带,沿梁子湖蜿蜒起伏,途经东沟、梁子、沼山、太和与涂家垴,将梁子湖区5个乡镇美丽乡村一线串珠,远期计划与武汉市江夏区绿道对接。
“以前沿湖部分村落之间有路,但都是羊肠小道,坑坑洼洼,出行不便,也不安全。”“去年抗洪时,抢险车开不进来,武警官兵只能徒步数里上堤。”……修建一条集交通与防汛功能于一体的公路,当地百姓渴望已久。
(网络配图)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项目通过环湖纵向交通布设,结合239省道、太友路,组织外部交通,并对基础设施进行统一改造。同时,联合沿线大堤,根据“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构建环湖防汛通道。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激发火花,为项目设计点亮了方向。
“环湖绿道在设计上做减法,借用梁子湖已有基础资源、生态资源进行建设。”李柏东打开图纸,将其中的匠心与巧思娓娓道来。
“道法自然”。该项目全线以路基工程为主,大都是对原有道路进行改扩建,以国际自行车运动联合会的赛道要求为基准,参考马拉松赛道标准,进行规划。路幅6.5米宽,路面6米宽,道路两侧各15米绿廊及环湖驿站等配套服务设施。根据自然禀赋,分设8个标志体系。在示范段上,依托现有楠竹林,打造清幽雅致的竹乡道;依托原生疏林草地和部分泡桐树林,打造郊野道等6大主题。
“天人合一”。结合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优质的半岛风貌、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地制宜选择产业,途经水上运动乐园、沙咀湿地观鸟屋、湿地植物展示公园、万秀生态村及汽车露营基地等旅游规划景点,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在沿线附属设施、休息站点建设上,全部依村而建,由村委会按统一标准施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凝神致远。这条绿道未来将以文化体育和观光休闲为主要功能,将承办国际国内各种马拉松和自行车赛事活动,并以沿路风光带为平台承载一系列看山望水忆乡愁旅游项目群,充分挖掘农耕文化、渔文化、历史文化等文旅资源,结合梁子湖环湖湖湾、村湾整治,打造环湖景观带,结合已有景点布局,构建绿色通行、产业联动、生态游憩的绿色体系,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为推动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服务。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博 责任编辑 陈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