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海尔创始人张瑞敏抡起大锤将自己生产的台问题冰箱全部砸了。2016年,鄂州一位企业家将自己生产的双出口鞋亲手销毁。这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自毁千双出口鞋的连锁反应
小毛病,缘何如此“糟踏”
一双鞋,100多道工序,一针一线、一钉一锤都有一股精气神。
在湖北创力鞋业有限公司采访,记者听到了一个故事。
2016年初,公司生产了1850双出口到日本的运动鞋,拉升强度、黏合强度等近20个物性和化性指标全部合格,就在准备出厂发货时,发现鞋子色牢度不达标,有可能会出现鞋面褪色的现象。
“反正鞋子也不影响整体质量,要不出厂得了。”不少员工谈论时是这样说的。也有公司管理层的人提出处理办法: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
当大家都在考虑解决方法时,公司老总余海中却做出了出乎大家意料的决定,将1850双鞋全部销毁。
听到这个消息,许多员工不理解,鞋子又没有大的质量问题,不影响什么,怎么说销毁就销毁。如此“糟踏”鞋子,大家都心疼。
“如果将这批鞋子销售出去了,我们还谈什么质量,谈什么诚信?”余海中坚定地说,今天如果我将1850双鞋当福利发给员工,大家是很高兴,可是以后就会有更多的这种“1850双鞋”出现。
严要求,农民变身技工
昨日,走进创力公司的生产车间,各种机器设备正在嗡嗡作响,车间内的操作工忙而有序。“这些基本都是周边的失地农民。”公司负责人周伟告诉记者。
程幼云是鄂州开发区周屴村的失地农民。“以前没进厂的时候,都是在家做些农活,从没想过现在能变成技术工人。”程幼云自豪地说,10年前,我进了这个厂,那时候什么都不懂,现在,这里每一双鞋的生产环节我都很熟练,操作起来是轻车熟路。
“从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还是会面临许多困难。”程幼云告诉记者,一开始,她并没有意识到农民工和产业工人的差别,在她眼里,都是一股脑的埋头做事。
然而,因为相关工作经验为零,她学习操作异常艰难,更别说达到厂里严格规定的“欧洲标准”。
为此,她曾一度很自卑。
好在,公司专门聘请了专业的培训师对员工进行一对一培训,程幼云每天跟着培训师转,一遍遍地学习。慢慢地,她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程幼云说:“公司销毁不合格产品的举动,让‘质量’两字牢牢刻进了每个工人的心里,但正是因为公司对产品质量要求高,才让我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对产品做到精益求精。”现在,创力的近300名农民员工都已变成了技术工人,50余名已达到技师的水平。
高质量,老产品赢得海外市场
2016年5月份,美国知名鞋业DC公司负责销售的人员主动上门与创力谈合作。
这样的事情对创力来说并不是头一回,德国kappa、意大利Lotto等知名品牌都是创力的长期合作商。
为什么这些国际知名品牌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创力?“质量加诚信。”周伟说。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用质量赢得诚信,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周伟拿出一款板鞋介绍到,鞋子的原材料在购进前,都必须做测试,达到“欧洲标准”的环保级别才能购进。
周伟说,鞋业是传统产业,老产品要赢得市场,常做常新,严把质量关是关键。
现在,创力生产的每一双鞋子从里到外,包括海绵、鞋带、鞋子扣眼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都必须自测和送第三方机构检测,必须达到“欧洲标准”才能出厂,达不到的一律作废处理。
不仅如此,创力对设计也是要求非常严格,我们有专门的设计团队。周伟说,顾客只需要把要求提供给我们,我们根据需求设计多种鞋样给顾客挑选。
周伟换了一种标有防水标识的鞋子继续介绍到,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气垫、防水、防滑等功能。
“当然,增加功能的鞋子,对质量要求会更加严格。”周伟拿着手里的鞋子说,这款防水功能的鞋,我们会把它放在水里进行超过6个小时的防水测试,合格了才能算功能鞋。
2016年,创力已完成80万双鞋的订单,全部出口到了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预计明年可完成120万双的订单。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胡倩 责任编辑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