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
你准备去哪里“挤一挤”?
如果你也对摩肩接踵的景区感到疲惫
不如换一种方式过节
避开人潮
钻进鄂州的“毛细血管”
在老街巷里
开启一场人文漫步微旅行
与鄂州旧时光重逢
十字街,这条全长1.5千米的老街,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因靠近长江,古时港口林立,这里曾是鄂州的酒、布匹、粮油、铁器集散地,与周边的古楼街、建设街、八卦石一同享有“小汉口”的美誉。
如今的十字街,一到国庆放假更是人声鼎沸。人们纷纷涌上街头,沿街的店铺摆满花果、零食,整条街挤满了采买和游玩的人,好不热闹。
转角步入古楼街,因巷中的庾楼而得名。这座古楼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原为吴王孙权安乐宫的端门。东晋大将军庾亮曾在此登楼赏月,后人遂称其为“庾亮楼”。如今,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鄂州的文化地标,庾楼诗会在此延续着千年的文脉。
街角的四眼井,古名“本寿井”,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见证了鄂城的风雨沧桑,是鄂城“十大古迹”之一。
考棚巷,名字背后是一段科举往事。清道光七年,知县林芳在此修建“校士馆”,民间称“考棚”。昔日,近两千名考生在此挥毫泼墨,为前程拼搏。
如今的考棚巷,已不见当年考场规制。巷子里早餐店、家电维修店林立,快递车辆穿梭,只有巷口的路牌,还在提醒着这里曾经的荣光。
明塘路的儒学巷,与东晋征西将军庾亮密切相关。庾亮镇守武昌时盛修学宫,从东晋至清末,这里培养了大批人才。如今,明塘小学学生的读书声在巷子里回荡,与千年前学子的诵读声仿佛重叠。
巷子里保留着上世纪的居民楼,红砖墙裸露,电线纵横。居民们在阳台上打造“小花园”,树荫下老人对弈闲聊,生活悠闲惬意。
东塔街是鄂州知名的美食聚集地。清晨,"鬼哥炒粉炒面"的灶火点燃一天的热闹,锅气弥漫整条街道。经营二十多年的"童记炒粉"是街坊最熟悉的滋味,而开了四十年的"三嫂包子铺"门前总排着长队,堪称本地包子界的"活化石"。
从安庆馄饨到养生粥铺,近百家美食店满足着食客味蕾。入夜后,各色小炒馆子人声鼎沸,整条街化身为露天美食广场。
南塔街以明代文星塔得名,展现着丰富的市井画卷。600米长的街道旁,香樟树掩映着各类店铺。清晨的农贸市场人声鼎沸,白天五金店、维修店陆续开张;傍晚,美食聚集的鱼头街成为欢乐的海洋。
南塔小学的放学时分,孩子们的欢笑为老街注入活力,社区活动中心里老人们下棋听戏,延续着温暖的市井气息。
这个假期
避开人潮
在鄂州的老街巷里
让一场人文微旅行
成为国庆最难忘的记忆
来源:这里是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