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小超市 班级“夸夸墙” 课间小菜园 校园小创意激发德育大能量

12-26 09:18  

努力提升自我、为集体增光添彩,可以获得“德育积分券”,在学校积分超市进行兑现;尊敬师长、帮助同学、关爱他人,可以被同学写在班级“夸夸墙”上,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想体验农耕生活,感受生命成长的历程,可以在学校小菜园亲手播种一块地……

近年来,我市各中小学通过合理规划,将边角地和其他空闲空间转化为各类创意实践站,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推进实施学生成长激励机制,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小积分兑换大文明  “德育银行”促成长

寒假临近,市武昌学校发出通知,积分超市可以兑奖了!三(4)班学生李朵朵高兴地说:“我攒了100多个积分,可以兑换一些学习用品和一次校外研学活动。”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去年12月,市武昌学校在校内开办积分超市,将“量化积分”理念引入德育工作,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鼓励学生创先争优,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帮助他人、积极参加各类文娱体育活动、在市校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该校推出2分、5分、10分、20分等不同面值的“德育积分券”,并创设积分超市,通过积分兑换礼品的特殊奖励方式,搭建激励向上的平台,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进行自我管理。

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左逢联表示,积分超市最大的目的在于实施持续的、动态的激励评价措施,促进学生们将好的习惯逐渐变成根植于内心的自觉行动。

积分超市开办以来,学校老师以发“券”为乐,学生们以奖“券”为荣。尊敬老师,向老师问好,可以奖“券”;帮助同学,关爱他人,可以奖“券”;生活自理能力强,为集体增光添彩,也可以奖“券”……

学生们努力获得的“券”,老师们帮大家变成“分”,一笔笔划入“德育银行”,学生们数着账户里的“分”,积极努力地改变。

每学期,学生们都会努力赚取“积分券”,希望自己 “德育银行”的余额在班级排在前列,然后在积分超市兑换自己喜欢的礼品。学习、文娱、体育用品,以及观看爱国电影、参加红色研学活动等,都是对学生们自我成长的最好激励。

校园建起“夸夸墙”  汇聚满满正能量

“余琪,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乐于帮助同学,是我们心中的小太阳。”“王麟熙,上课能听讲并主动记笔记,有进步了,要保持。”……近日,官柳小学的师生们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进校后都要在班级门口、校党员室活动“夸夸墙”看看最近又多了哪些新“夸夸”。

为让学生们学会赞美他人的美好品格、学会欣赏自己,11月初,该校在每个班级门口的墙上设置了一面“夸夸墙”。

“夸夸墙”内不仅有学生们对同学的夸赞,也有对老师和自己的夸赞。自“夸夸墙”设置以来,全校已有1000余名学生和老师参与。一年级学生有些字不会写,就认真用拼音标注。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一个想要夸赞的人,实名或匿名在‘夸夸墙’上展示,主动发现自己或者别人的闪光点,树立信心。”该校德育主任胡晓芹介绍,设置“夸夸墙”的契机是因为老师发现孩子们喜欢被表扬,受到表扬后立马自信起来,所以想让孩子们通过 “夸夸墙”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作为校园中最耀眼的风景线,许多人在“夸夸墙”上送上自己的“夸夸”,也接受其他人的“夸夸”。

“桂菲菲,你工作认真负责,以爱心感染学生,以真诚感染家长,对教育事业有极高的热情。”“胡老师性格开朗,善于同孩子们打交道。”……看到学生们温暖又质朴的夸赞,老师们也不禁加入进来,除了夸赞学生,还夸赞一下自己。校党支部副书记姜怀庆表示,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他们更加了解彼此的优点和长处,更加团结一致地为学校的未来努力。

“找出闪光点,夸出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激励大家成为更好的自己!”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高利锋表示,学校的“夸夸墙”是一种正面的心理暗示,帮助大家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同时,“夸夸墙”也是师生们展示自我,表达感激和赞美的平台,让校园充满活力与温暖。

菁菁校园有点“田”  劳动实践喜乐多

昨日上午,大课间时分,冬日暖阳在碧石渡镇五星教联体李边校区撒下一片金黄。教学楼后的小菜园里,学生们三五成群,在老师的指导下,翻土、除草、采摘……忙得不亦乐乎。

一块块小菜地划分整齐,由各班级自行栽种,春天洒下辣椒、茄子、豇豆等太空种子,在劳动中学习航空科技知识;秋天种下白菜、萝卜、香菜、豌豆等时令蔬菜,在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中体验播种的快乐、养护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站在菜地里,校长胡喜泉很感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全校师生一起砍伐杂木、清除乱石杂草,慢慢开垦出了这片劳动实践基地。”

“刚开始分不清杂草和菜苗,把刚发芽的菜苗也拔了。”想起第一次拔草的情形,五(1)班学生胡恩杰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草长得太深,用力拔时,我会一下坐到地上。”

劳动带给学生们的不仅是乐趣,还让他们开始理解劳动的意义。六(2)班学生尹梓萱说:“劳动的过程是辛苦的,但看到自己种的菜得长得这么好,心里是甜的,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会劳动的孩子更懂生活,相信通过劳动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劳动素养,也能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胡喜泉表示,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有益于增强劳动感受,让学生们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媒体记者郭爱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