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街道寒溪社区雨台山小区始建于七八十年代,现有居民344户,自管党员91名。“地无三尺平,雨雪路泥泞,楼顶粪水臭,窗外飞蚊蝇”,这是居民自创的打油诗,却成为历经风霜后的雨台山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体现了小区里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寒溪社区践行美好家园共同缔造理念,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以“清洁家园”行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四治融合”入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索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新途径,全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共治固基 按下“清洁家园”总开关以“八位一体”为架构,实现组织融合。建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共建单位+街道驻社区工作组“八位一体”融合型组织架构,解决小区治理“谁来管”的难题,有效填补基层治理“真空”和“盲区”。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社区试点工作组把“清洁家园”行动与多方力量有机融合,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转变。今年以来,聚焦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吹响“集结号”,汇聚市、区、街各方力量,解决路灯不亮、座椅缺少、健身器材不足等问题12个,用心解决居民的每一声“哨响”,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智治健魄 铺就“清洁家园”基本面为激励更多群众投身“清洁家园”行动中,试点工作组建立“清洁家园”志愿积分兑换专项制度,链接辖区爱心商家和共建单位进行赠送物资,纳入专项积分兑换当中。同时,充分运用正面激励机制,通过评选表彰积极参与“清洁家园”行动的党员骨干、业委会、群团组织,激发群众参与“清洁家园”行动积极性。
先后兑换4393积分,奖励15户人居环境整治、热心公益等先进典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2场,服务居民490F人次,有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足感,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长效。自治塑魂 唤醒“清洁家园”原动力随着时间推移,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急需更新维护等问题逐渐暴露,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社区坚持居民为主体,利用微信群和社区公示栏,发动居民自主上报小区内环境问题,立足社区、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三方主体,组建“领导小组”,划分个人各区进行巡查,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整合“挂号”。定期召开三方联席会议,针对日常各区发现的问题和居民上报的小区美化、改造环境等问题进行“销号”处理。本着“事情共商、资源共享、难事共办”原则,通过联动协商的方式发现并解决房屋漏水、杂物堆放等“清洁家园”系列问题31处。推行就地取材“微改造”理念,将废弃旧砖、闲置缸坛、破损器具等进行改造,减少建设成本。居民累计出资2000元,助力改造1200余平方米,小区出新彩、亮新颜。
德治强心 点亮“清洁家园”启明星寒溪社区以“五个三”工作法引导小区居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社区“清洁家园”行动中。即:三议共谋民意。一“议”问诊;二“议”对症;三“议”良方;三级共建民需。小区党支部抓统筹,业委会、物业抓跟踪,居民抓反馈;三方共治民忧。党员群众认领、青少年实践、爱心商家管护;三法共评民生。积分制度量化评价、实地打分测评、居民投票;三“台”共享民心。居民舞台、爱心平台、文化展台提供服务。推动共同缔造雨台山小区美好宜居环境,构建邻里和谐的幸福图景。
以“党员联户”为桥梁,织密组织网络。以高性宽精神为标杆,从退伍军人及党员“中心户”、热心居民及志愿骨干“放心户”、意见领袖及矛调家庭“操心户”中,推选党员小组长5名、党员中心户7位以及8名楼栋长,同时成立高性宽“管事佬”志愿服务队、“管得宽”党员先锋队、“宽·和”巾帼宣讲团、益起来暖心帮帮团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4支,设立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公益服务、理论宣讲等5个先锋岗,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进楼入户,让群众遇事第一时间找得到组织、看得见党员,提升为民服务质效。西山街道寒溪社区打造“5分钟党群服务圈”,盘活小区综合服务用房、闲置空间,建造党群服务站1个、居民议事亭1个,打造楼栋议事空间1处,创新开展“楼道议事”“廊亭夜话”等活动,为小区议事提供有机土壤。开展议事30余场,入户走访20余次,就“清洁家园”行动与居民聊看法、问需求、解矛盾,征集并办理意见建议18条,有效引导居民开展庭院内外环境整治、房前屋后绿化美化等工作,形成“人人动手、户户参与、家家满意”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