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寺:“108”的红色印记

10-17 14:22  

在梁子湖区涂家垴镇斗山村,有一个地方叫斗山寺。这个地方,曾经是“地狱”,如今是斗山寺革命英烈纪念园。就在它的地下,长眠着108位英烈。这些英烈背后,都蕴含着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题记  

 我曾就听说过斗山寺“108将”的故事,那些故事只是一种传说,如秋风落叶般的零碎,如云雾缠绕般的模糊,如湖水涟漪般的平淡,如山花烂漫般的多姿。尽管如此,这种传说跟小草一样有生命力,跟阳光一样有穿透力,跟磁铁一样有吸引力,跟磐石一样有定力。

这些力量让我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带着一种探寻英烈印迹的渴望,在金秋十月的早晨,伴随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雄壮的歌声,来到梁子湖红色教育基地——斗山寺革命英烈纪念园,置身于红色海洋之中。

红色的党徽、红色的火炬标志,在火红的阳光普照下、在鲜艳五星红旗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高大,引人注目;姹紫  嫣红的花朵,使满园红色关不住,一曲红歌天上来。

走进红色纪念馆,以涂家垴镇儿女、英雄故事为主线,串连着鄂州革命史、五百先驱血铸共和、七百壮士浴血抗日、涂家垴镇儿女保家卫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光辉篇章。我独自在斗山寺“英烈谱”的栏目前,看了许久,思考很多。尽管没有英烈们的生前照片,但在我心中仿佛能够刻画出他们的“英雄照”,那就是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模样。

我跟随着人群向斗山寺革命烈士纪念碑走去。据“园管”工作人员介绍:斗山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高度10.8米,平台宽度10.8米,层台高度1.08米,并悬挂国旗108面,寓意着对在斗山寺牺牲108烈士的怀念。

由衷敬佩“量数制造”的策划者、设计者们,他们将108位英烈,以“108”不同数值,寄托着哀思,寄托着崇敬。

9时许,我看见,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小女孩一左一右推着轮椅上的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慢慢地推向“纪念碑”前。老婆婆离开轮椅,趴在“纪念碑”的基石上象亲人哭坟那样,干枯的手拍打着基石,身子一起一落的,一边放声地哭,一边不停地念叨:我的小叔呀,您的命苦哇,您还不到20岁,被那些挨千刀的给杀啦,您在那边过得还好吗,侄女来看您了,您托个梦给我呀……此情此景,我看见,前来缅怀英烈的人们也陪着老奶奶抹着眼泪,气氛尤为凝重。

凝重的空气让我信步来到“纪念碑”的西边透透气,向下望去,呈“V”字型,状若覆斗的型状便呈现在我眼帘。据说,斗山因而得名。

就在我的脚下,也就是斗山上,曾经有个斗山寺。94年前,斗山寺里住的不是念佛的和尚,而是住着国民党团防局没有人性只有兽性的“刽子手”们。

据《话说涂镇》记载:大革命时期,108名革命烈士被囚禁于斗山寺,随后英勇就义。仅1930年一年,被国民党团防局杀害涂家垴镇籍的共产党人达30余人,年龄最大的不超过35岁,最小的只有19岁。一个个年轻的鲜活生命,就倒在国民党团防局“刽子手”的屠刀下。

时任中共贤庾区主席的王时雨,被害后,其头颅在涂家垴示众三天;易道礼和易道信两兄弟同时参加革命、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被捕、同时被杀害。还有一些无名英烈,他们视“砍头就象风吹帽”,敌人砍下了他们的头颅,却砍不断他们树立的信仰,正象韩英雪牺牲前吟诵自已的诗句那样,“革去尘埃现本色,来世再作一番人!”此诗句正是“20年后,我还是一条好汉”最佳注解。

 他们当中,有的为了掩护同志而死、有的为了保护同志拒不提供党员名单而死、有的为了严守党的秘密而死。尽管他们中间大多数是农村普通党员,犹如梁子湖里的一滴水,那么渺小,那么容易消失,但滴水可折射阳光,依然照亮黎明前的黑暗。

就在最黑暗的1930年底,当国民党团防局将囚禁的108名革命烈士杀光后,斗山寺也被付之一炬。

不知道是仇恨的火焰所焚化之还是国民党团防局为毁灭蹈天罪行的证据而焚化之?值得肯定的是,不管属于哪种,英烈们的忠魂始终不可磨灭。

他们的忠魂,随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旋律,在空中游荡,也把我的思绪带到英烈柯大松高唱就义歌上来。

“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甘洒千滴血,不掉一滴泪!”这是柯大松临刑前高唱的歌曲。

柯大松,花园村何文开湾人,他于1929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第八区苏维埃政府徐桥片党小组长。1930年6月13日,为掩护同志转移不幸被捕,受尽酷刑折磨后在斗山寺就义。

“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这种象忠贞爱情那样忠贞党,誓死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是何等的坚贞!“甘洒千滴血,不掉一滴泪!”这种宁死不屈的意志又是何等的坚强!

这是斗山寺108位英烈的共同发声,淋漓尽致地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对信念的执着。

小时侯,我曾听说过斗山寺山脚下有个“百人坑”。传说,国民党团防局将关押在此共产党人残杀后,把尸体丢进斗山寺山脚下的坑里。一时间,尸体便成了飞禽走兽争夺的食物。地上的野猪、野狗、野狼等食肉动物时常争相撕咬。天上飞的老鹰、八哥和不知名的鸟儿盘旋在上空,窥视着地上的“美食”,时儿俯冲而下,时儿拔地而起,许是被野猪、野狼们吼走,许是吃饱喝足后扬长而去。英烈们可以体无全尸,但鲜血是飞不走的。遇到下雨天气,山上的雨水飞流直下,积蓄在“百人坑”里,浸透尸骨,血水流进斗山脚下的梁子湖,顷刻间,梁子湖就成了红色的染缸,一湖血水,浪花飞溅,诉说着国民党团防局残暴罪行。只因在此地被杀害有上百名共产党人,“百人坑”由此而来。

国民党团防局制造的“百人坑”,并在其周边拴了多条狼狗,与没有人性只有兽性的“刽子手”们一样,日夜守护,眼睛放射出幽蓝的光,紧盯英烈们的尸体,防止有人偷尸。没有人能够成功偷走英烈的尸体,英烈们只能成为“孤魂野鬼”了。

此刻,我站在“百人坑”的地方,草依然绿,花依然红,翠竹依然挺拨、青松依然不老,空气依然清新、湖水依然清纯。我想,亦或是英烈们用身躯化着一把把泥土,亦或是英烈们用鲜血一滴滴浇灌才使这里成“天然养吧”。由此,我不由得想起“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来,仿佛这首诗是为他们这些英烈们而作的。

敬爱的英烈们,安息吧!人民不会忘记您们,党不会忘记您们,共和国不会忘记您们。

2018年,斗山村乡风文明理事会发出倡议,政府组织,募集资金,修建烈士纪念园。

在这里,致敬英烈们,正是您们用年轻的生命铺路,用鲜血滋润,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现已建成红色旅游通道、红色纪念馆、红色游客服务中心、红船广场等红色地标建筑,全面展示了梁子湖片区的百年红色历史。

残阳如血,斗山的青松翠竹象是血染的风采……

梁子湖区退休干部 夏赢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