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作协举行《毛泽东的调研视察足迹(1949—1976)》首发式暨文学采风活动

10-17 09:31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宣传推介鄂州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实践成果,10月12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市作协、市图书馆承办的《毛泽东的调研视察足迹(1949—1976)》新书首发式在市图书馆举行。会后,市作协组织与会作家赴峒山红色教育基地、太和镇生态农业基地及咸宁向阳湖开展文学采风活动。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李保国,市文联二级调研员、市作协主席张用剑,市文联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方祖银,湖北教育出版集团中国故事杂志主编续强,市图书馆副馆长何玉琼出席首发式。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31周年,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休干部葛昭良主编的《毛泽东的调研视察足迹(1949—1976)》一书,日前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地考察,以开国领袖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到全国各地调查研究、视察工作为主线,以纪实的形式展现了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治国理念和实际行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伟人的丰功伟绩。

鄂州市文联二级调研员、市作协主席张用剑主持会议。他说,该书是一部史料书、一部精品书、一部工具书。这部书的编撰出版,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作者葛昭良经历丰富,为了编撰这部著作,他做了长达21年的相关准备,一直在潜心研究相关资料和实地走访调查,经受了各种体力和精力上的挑战。葛昭良编撰这部著作,得到了中央党史研究院领导的指导,得到了中宣部的批准,并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难度很大,规格较高,有力地提升了鄂州的影响力。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非常重视该书的出版推介工作,对首发式给予了大力支持,并要求把首发式提升为一次群英会、一次推介会、一次励志会。从葛昭良的编撰经历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只有确定目标,不懈努力,才能获得最终的领悟与进步。如何获得创作上的成功,我们从葛昭良的身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要充分发挥脑力、眼力、脚力、笔力的作用,踏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不断夯实创作基础。葛昭良用丰富的创作实践,为大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值得广大会员学习借鉴。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李保国出席首发式。他说,该书的出版,对于我们传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对于宣传推介鄂州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实践成果,提升骨干会员的创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该书不仅是我市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奉献的一份厚礼,同时为我市文艺百花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要把这本书作为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阅读、深入学习、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毛泽东的伟大精神、高尚品格、风范和魅力,了解新中国建设的历史。

该书作者葛昭良详细介绍了书籍的编撰、出版过程和主要内容,并分享了编撰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说到动情处,他几度潸然泪下。葛昭良表示,出版该书主要是为了表达对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怀念,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记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毛泽东思想,需要那种时代精神,需要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东西,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该书的出版,引起了我市文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协副秘书长、梁子湖区作协主席陈绪保表示:“读了《毛泽东的调研视察足迹(1949—1976)》,我为作者爱戴毛泽东主席的情怀点赞,为作品的耐读点赞,更为作者吃苦耐劳、跋山涉水写作这本书感到震撼,感谢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精神食粮。”

首发式现场,举行了葛昭良为市图书馆捐书仪式,市图书馆副馆长何玉琼接受了捐赠。

会后,市作协全委会委员及骨干会员40余人开展了文学采风活动。

金秋中的长港镇峒山村,里里外外彰显着丰收的喜悦。迈着轻盈的步伐,作家们走在绿阴掩映下的村道上,心情不禁欢畅起来。在峒山村村史馆里,作家们从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中,了解到峒山村的巨大变化,那些创业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拼搏进取精神。依湖而建的峒山纪念馆,现代气息与传统内核交相呼应,展现了一个乡村的宏大叙事。作家们通过电子屏、实景等形式,详细了解了峒山村的发展历程和村庄的文化成果。沿着步梯逐级而上,大家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俯视一望无际的田野。近观收获后的荷塘绿叶依稀,诠释着丰收时的盛况。远看一片片金黄色,装点着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基地。作家们不禁感慨,通过实地采风,不仅看到了峒山村的历史和现在,而且还看到了新农村的未来。

在太和镇生态农业基地,作家们沿着蜿蜒的乡村小道徒步走进无花果种植园。一排排宽大的大棚被白色的纱网覆盖着,阳光从缝隙中漏进了无花果的枝丫上。作家们穿梭在地垄上,双手轻轻抚拂着粗粝的无花果树杆,一颗颗圆圆实实的无花果点缀在树杆上,有青绿的,有浅红的,还有暗红的,轻轻摘下一颗成熟的无花果,迎着阳光看到果子的晶莹剔透,迫不及待地吮吸一口,爆浆的果汁充盈着味蕾。作家们尽情地感受着秋天的味道,他们脚踩芬芳的泥土,吹着微凉的秋风,感受着层林尽染的美景。

随后,作家们来到了咸宁市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五七干校处,先后参观了展览馆和旧址。推开五七干校斑驳的铁栅栏门,三纵一横的红砖平房,尽显岁月的苍茫。在展览馆内,作家们仔细阅览着下派到向阳湖的诸多全国著名文化名人当初创作的作品,了解他们曾在这里使用过的物品,激发出强烈的历史感。在王家咀五七干校住宅区,每一间房子都标注着当初居住的文化名人的名字,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沿着村路纵深前行,作家们一路感受着当初的文化氛围,此情此景,勾起老一辈作家的回忆。作家们聚集在一面粗犷的墙画前,充满激情地朗诵起诗人郭小川的诗歌《长江边上五七路》,瞬间把现场作家拉回到了那个年代。

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气息相结合的五七干校博物馆,静谧地坐落在村庄之外,凝视着一望无际的田野。作家们走进博物馆内,沿着历史的足迹,观看以“文人荟萃、向阳而生”为主题的向阳湖文化名人史迹展,共同探寻全国6000余名文人的心路历程。作家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文学的朝圣之旅,是一次思想的升华之旅,是一次创作的精进之旅。特殊的年代,铸就了特殊的历史,我们要以这次采风为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文艺路线方针,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本期图片由许焕庭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