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率先出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路线图

09-27 20:55  

我省率先出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路线图

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

9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意见》对当前和未来10年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夏松介绍,湖北围绕党中央重大改革部署,在全国率先从省级层面出台《意见》。《意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措施、组织保障三个部分,共20条举措。明确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方法路径,提出系统性、整体性的目标任务:到2029年,全面构建“政策互通、资源互通、体系互通”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工作格局,完成全省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各项任务,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新兴产业创新中心、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成科技强国重要战略支点。

《意见》围绕教育基础支撑、科技创新引领、人才分类培养、畅通良性循环、营造良好生态等五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任务。

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

我省打造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

湖北科创资源不断集聚,拥有央属科研机构23家、各类高校132所,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现有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8家、湖北实验室10家。

如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9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省政府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打响湖北品牌

实现“国际领跑”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夏松介绍,《意见》立足湖北实际,从科研平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4个方面,强化创新平台和攻关布局,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建强实验室体系,高效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壮大全国重点实验室规模,打响湖北实验室品牌,在若干领域实现“国际领跑”。打造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形成“大科学装置支撑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计划吸引高层次人才”的良好局面。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建设“基础研究特区”,集聚一批以青年科学家为主体的科研团队,围绕高价值、高风险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长周期基础研究,加大对于非共识项目和“冷门研究”的支持等。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持续突破一批颠覆性、迭代性技术。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研发推出更多首款、首次、首创产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进科创供应链平台向产业端延伸,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瞄准“塔尖”

打造战略人才队伍

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王发读介绍,《意见》着眼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将以争创武汉国家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为抓手,整体发挥人才计划牵引、科创平台承载、高校源头培养作用,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战略科技人才位于人才队伍的“塔尖”,湖北将围绕实施“尖刀”技术和“61020”全链条攻关,“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升级战略科技人才支持举措,支持他们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在创新培育卓越工程师上下功夫,围绕发展优势产业、新兴特色产业、未来产业,充分调动好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大力弘扬工程师文化,不断夯实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根基。推动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健全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逐步扩大省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支持规模,储备更多科技创新生力军。

先行先试

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如何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金元介绍,在基础教育领域,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高校人才自主培养主力军的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为切入口推进高校分类改革,指导高校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类型分类发展。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理工结合、工工贯通、医工融合、农工交叉、工文渗透。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先行先试,围绕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建立专业贯通式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引导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伟雄介绍,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技兴荆楚”工程,设立荆楚工匠培育专项,加快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全面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指导推动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加强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博聚楚天”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资助项目,构建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博士后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在站期间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文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