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撂荒地 共耕“希望田”

11-12 08:47  

初冬时节,放眼广袤田野,处处都是翻耕抢种的忙碌景象,看着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重焕生机,村民们的脸上满是笑容。

事实上,耕地撂荒不仅荒废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制约着粮食生产,唤醒“沉睡”的耕地,是端牢饭碗的根本“粮”策。今年以来,我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有序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切实稳定粮食、油料生产面积,以撂荒地综合治理保障粮食安全。

强化政策引导 破解复耕难题

这几天,梁子湖区沼山镇抢抓秋冬季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一块块荒地被细心除草、翻耕,一粒粒油菜种子顺着拖拉机犁出的沟壑洒落田间。

“我们依托油菜生产项目,充分发挥本地农机合作社综合实力,持续加大撂荒耕地综合整治力度。”沼山镇党委副书记王刚介绍,该镇提供180元/亩的农机服务补贴,引导广大种植主体主动灭荒。全镇先后出动农机2000余台次,对荒地开展深耕松土、旋耕灭茬、种肥同播,570.4亩撂荒耕地全部种上油菜等作物。

“我市高度重视撂荒耕地综合治理工作,今年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鄂州市撂荒耕地清理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统筹推进撂荒耕地整治,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利用撂荒耕地发展粮油生产。”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政府不仅制定政策支持农户开展荒地复耕复种,还多方扶持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等全流程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复耕复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截至目前,全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达5700多亩。

创新整治模式 壮大集体经济

近日,华容区蒲团乡的田野里,农民们抢抓晴好天气,翻耕整地、开厢施肥,很多地块里新栽的油菜苗已吐露出片片新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看着翻耕好的土地,石竹村村民刘成华感慨万千。“自己和老伴儿年事已高,孩子们都外出务工,导致耕地撂荒无人耕种。我们都是‘庄稼人’,双脚都是‘泥腿子’,看着撒过汗水的田地长满杂草,心里不是滋味。”刘成华说。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为切实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村两委班子多方筹谋,决定由村集体牵头流转闲置土地,聘请社会化服务组织代耕代种。刘成华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找上村委会咨询,并当场做了决定,“不管租金给我多少,只要地不荒就行。”

“闲置地”转化为“丰收田”。近年来,石竹村通过集体统一流转撂荒耕地,实施综合整治,完善水利设施,最大程度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同时,该村将群众土地资源和村集体托管成本进行股权量化,种植收益由村集体与群众共享,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

“近三年来,我们累计整治撂荒耕地800多亩,其中种植大户流转整治540多亩,村集体牵头整治270多亩,全村撂荒耕地基本‘清零’。”石竹村支部书记刘卫华表示,村集体代管的撂荒耕地准备发展“稻——油”轮作,所得收益按一定比例向农户兑付分红,促进了“荒地”变“金地”。

引进社会资本 推进产业振兴

一场大雨过后,梁子湖区涂家垴镇沙咀村2000余亩干渴的土地喝饱了水,一颗颗油菜幼苗悄然萌发,给这片荒废已久的耕地带来勃勃生机。

“这几块地位于垄上,交通、灌溉不便,导致村民不愿意耕种,时间一长就荒了。”涂家垴镇镇长万勇说,为了解决耕地撂荒这块“心头病”,涂家垴镇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加强惠农政策宣传等方式,全力推进撂荒地的盘活利用。

今年秋天,涂家垴镇引进四川合江县富益粮贸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1万亩,依托企业资金、技术、渠道等优势发展粮油规模经营。目前,该公司已经在涂家垴镇15个村整治撂荒耕地近3200亩。

“我们计划在涂家垴镇打造万亩酿酒专用粮高标准基地,发展‘高粱—油菜’轮作,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确保土地不闲置。”四川合江县富益粮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泽江说,明年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围绕基地建设存储仓库、加工车间等配套设施,支持村民就近就业,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近年来,我市把撂荒耕地整治与发展乡村产业相结合,通过引进社会资本、促进能人返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式,多渠道推进荒地复耕复种,推动撂荒土地变成“淘金田”,让“沉睡”耕地焕发新生机,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全媒体记者 徐麟  通讯员 光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