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场撑起67岁失明老人的新希望

01-19 07:20  

太和镇狮子口村绣球山脚下,67岁的盲人邓锡必正摸索着在新建的鸡场中忙碌着,“多亏了大家帮忙才建这个养鸡场,开年后就可以开始养鸡了。”

邓锡必3岁时双目失明,刚懂事时,也曾因身体的缺陷而难过,但想到日后的生存,他选择了面对现实:“人总要面对现实,不能只想着依赖父母、依赖政府。”

邓锡必家是篾匠世家,一门手艺,传承五代。16岁时,开始学习编篾制工艺品,花了3年时间熟练掌握了斗笠编制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篾匠。农闲时,他将编制好的篾制品挑出去卖,一年也能卖2000多元。

6年前,邓锡必开始学着养土鸡,从最初的3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只。邓锡必养的鸡品质好,远近闻名,每年都供不应求。靠着自己的辛苦劳作养活自己和家人,供儿子上大学。

如今,村里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很少人在家种田,篾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少,邓锡必的收入也少了。怎么办呢?他思前想后。“你养鸡养得那么好,不如就办个养鸡场,多养些卖钱。”村里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想法有了,可是钱从哪里来?这可把老邓给难住了。

得知情况后,狮子口村村干部和市水务集团扶贫工作组主动找到老邓,帮助他做好规划安排,制定《林地养鸡项目实施方案》,成立狮子口村残疾人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向上级争取扶贫资金支持。整个项目总投资26万元,其中,区级扶贫项目资金15万元,市水务集团扶贫资金5万元,其他自筹6万元。项目建成之后,年饲养1万只土鸡,除去成本,预计可获得收益30万元。

狮子口村党支部书记邓锡兵告诉记者:“我们计划3年内,帮助他在养鸡场建立养土鸡、鹅等多种家禽的多样化发展模式,成为立体的生态的多样化的综合养殖企业。”

2016年10月,养鸡场建设正式启动。村里将绣球山50亩林地和山下的20亩农田流转下来,帮助邓锡必建养鸡场。同时,邓锡必还承包了30亩农田,准备种稻谷用来喂鸡。“鸡就在山上散养,用自己种的粮食来喂鸡,不但节省饲料,而且这样养的鸡无公害,营养价值更高,肉味更鲜美。”邓锡必笑眯眯地说。

养鸡场即将建成,想着脱贫致富有了希望,邓锡必笑在脸上,美在心里。(记者熊孝平、周慧中 见习记者吴军 编辑熊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