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活起来”需“吸粉”

07-01 19:26  

黄朝晖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全国各地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在鄂州,市文旅部门主办了“喜迎二十大·擦亮吴都文化新名片”主题活动,受到广泛关注。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活起来”三个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

有人认为,非遗是远离今天的事物,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只是被观赏、被研究的对象。此种观点显然有失偏颇。“活起来”告诉我们,在看重非遗历史意义的同时,更应该发掘其当代价值,让人们理解非遗、认同非遗。这样,非遗才能既有辉煌的过去,又有闪光的未来,世代传承、历久弥新。

让非遗活起来,离不开群体支撑。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出发,需要传承者。从文化产品角度出发,则需要消费者。

非遗的传承,终究是一棒接一棒、一代传一代,吸引年轻人,培养年轻接班人才有未来。因此,研究现在年轻人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心理,抓住年轻人的心,让他们接受和喜欢非遗才是关键。鄂州被誉为“古铜镜之乡”,近20余年来,经过董亚巍、仙有生两代人接力攻坚,成功复原古代青铜范铸工艺。2016年7月,“青铜镜修复及复制技艺”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好不容易复原的手艺,如今因找不到接班人,再度面临失传的危险,实在令人忧心。

非遗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让其“活起来”,就必须跟上市场的脉动,把握市场潮流,研究现代人的消费心理,借力新的消费渠道,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比如梁子湖区,探索出“非遗+”的新路子,通过将非遗与节庆、文创、景区相结合,让非遗的文化功能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