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晖
前不久,“标信通”App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正式上线。通过该App,市场主体在参与投标活动时,只需办理一个CA,即可在武汉、鄂州两地通用,免去了办理多个CA证书、多次交费之苦,节省了企业时间成本、交易成本。
武鄂同城化发展背景下,类似CA同价、互认这样的惠民举措并非孤例。近年来,两地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推进力度非常大,且成效显著。31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鄂州第三代社保卡加载“武汉通”功能,两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启用业务互办窗口,武鄂城镇职工社保、医保等实现无障碍转移接续……同城化发展释放的民生红利,让两地群众享受到满满的获得感。
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广大群众在民生领域享受同等待遇既是同城化的目的,也是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基础。两地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将直接影响产业对接、要素流动的实际效果。客观来讲,与武汉相比,鄂州当前的公共服务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不能进一步缩小差距,很难吸引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鄂州流动,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间的“虹吸效应”也就继续存在,难以形成同城共进的发展局面。
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重点在对接,难点是共享,武鄂两地最终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同标。实现公共服务“同城待遇”,首要是决策层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打破“各自为政”局面,从一个整体出发,全面系统地思考民生改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实现有效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适配同城化发展的财税体制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比如,重大民生项目建设的成本分担、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横向补偿,等等,均可以探索破冰。
值得注意的是,武鄂公共服务水平不平衡问题,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兼具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就鄂州而言,补齐民生短板,最终实现与武汉同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尽力缩小差距的同时,仍需量力而行,在促发展与惠民生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求取“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