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土地唤醒记

06-07 16:25  

5月25日,微风和煦,沿着碧汀省道走进金文武村,层层碧浪铺面开来,一株株高粱舒展着叶子随风摇曳,生机勃勃。

“这块地,是3月底撒下的红缨子糯高粱种子,现在多好看,一片绿茫茫……”金文武村村支书皮兴明指着对面的一片高粱地说。

皮兴明所指的地块40亩,撂荒多年。今年,借全区“非粮化”和撂荒地专项整治机会,碧石渡镇从贵州省仁怀市引进红缨子糯高粱,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专业种植和收购高粱的晟昊农业发展公司进驻碧石渡镇,把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变成“淘金地”。

金文武村、龙会山村连接地带机械播种高粱

项目引领 腾笼换鸟

5月25日,记者在龙会山村看到,成片的高粱基地里,满是青翠的高粱幼苗。而在此前,该村上百亩地曾撂荒多年。

碧石渡镇处于三山湖、花马湖水系分水岭,属丘陵滨湖地区。因地理环境影响,常受干旱、洪涝等灾害,大多数处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成本高、产出低,极大影响了农业产业发展,撂荒耕地面积逐年增多。

“我们将土地整治、小农水项目等基础配套与撂荒地复耕实行统一规划、融合发展,推动全镇完成撂荒田地整治1700亩。”碧石渡镇副镇长简开雄说。

为寻求撂荒地治理工作破局,今年,该镇积极外出招商。3月,成功引进贵州省仁怀市晟昊农业发展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经营茅台酒厂原料——红缨子糯高粱,在全国多地设有高粱种植基地。

碧石、樟树岭、金盆、金文武、龙会山等5个村“抱团”合作,集中流转撂荒田地1700亩。“只有对撂荒地进行连片整治,才能吸引大的业主实现规模化种植。”简开雄说,目前已吸引2个大业主进驻,时下正在加紧种植高粱水稻和玉米。

在樟树岭村,晟昊农业发展公司提供农业机械、谷种,教授种植技术,带领农户种植红缨子糯高粱。农户陈老汉以入股方式参与土地集中流转,还在该公司务工,一年有近两万元的收入。他高兴地说:“待到高粱丰收时,我还能拿到一笔分红。”

“除土地租金外,还能拿到‘薪金’、‘股金’。”走在下山的路上,老陈的眸子亮亮的,闪烁着甜甜的希望。

樟树岭村村民播种高粱

订单种植 销路不愁

晌午,金三勇头戴草帽,手握竹竿,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两指长的高粱幼苗。看到自家撂荒两年多的坡地长出一排排新叶、重焕生机,这位70岁的老农由衷地开心。

老金原是种地的一把好手,但两个子女相继外出务工,老伴身体也不好,随着自己年龄逐渐增大,干重农活已力不从心,只得搁置“养”了30多年的两亩山地。看到地里长满杂草,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听说镇里要开展撂荒地整治,整治后流转给投资方或合作社统一管理,老金很快就签了流转协议。

撂荒地“托管”政策,让农民的地有了托付。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有实力企业家的加入,“能人”余章勇就是其中之一。这几年,他常听母亲提起村里无人照看的荒地。老一辈“开荒不易,弃用可惜”的责任感让他萌生了推进家乡撂荒地复垦复种的想法。

4月,余章勇回金盆村投入70余万元,创办“知静生态休闲农庄社”,流转整治撂荒地187亩,种植高粱和水稻。“我还打算再流转400多亩地,规划打造 ‘田园综合体’,种有机草莓、蓝莓等,在解决村民就业的同时打造本土品牌,让撂荒地长出‘致富果’。”余章勇信心满满地说。

通过“一村一策”、“一企一策”法,碧石渡镇走上了一条“规模种植、产销一体”的新发展路子,为撂荒地治理、粮食生产稳产提质注入了新动能。

截至目前,该镇整治撂荒田地1700亩,种植高粱、水稻、玉米。“贵州红缨子糯高粱出酒率高,是全国首家通过有机认证的高粱品种。”晟昊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说,8月底,红缨子糯高粱成熟收割后,公司集中收购,运回贵州作为酒厂原料进行加工。而在空出的地上再种小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手握订单,销路不愁,高粱红了,碧石渡镇村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红火。

记者:戴静

编辑:邱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