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太平龙灯会里的幸福传承

02-11 15:18  

锣鼓声,鞭炮声,还有绚烂的龙灯……对于新庙镇茨塘村村民来说,三角六湾龙灯会是新春时节最让人期待的事。

1月26日,腊月廿四,农历小年。在茨塘村村口,一条栩栩如生、长约130米的金色“巨龙”出现在人们眼前。龙头高大威武,双眼炯炯有神,它时而盘旋飞舞,时而蜿蜒前行……上下翻飞的“巨龙”舞出了新春的喜庆气氛,现场观众的叫好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据资料记载,三角六湾龙灯会又称太平龙灯会,是流传在茨塘村一带的大型民俗活动,有400年的历史。

43岁的汤银发是太平龙灯会会长,掌管龙灯会的大小事务。据他介绍,太平龙灯会每3年为一届,每年12月开始扎制龙灯,农历小年这天进行“现灯”,大年初一开始游灯、送灯,等到当年的中秋节再化灯。

“7岁那年的大年初一,我第一次见到村里游灯,金色的‘巨龙’、扎实有力的舞龙招式,成为新春里最热闹的画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汤银发回忆,2002年,他正式加入太平龙灯会的队伍,一舞就是20年。

“今天舞的龙灯是我制作的。”原来,汤银发平时在外打工,为了办好这届龙灯会,他休工2个月在家专心制作龙灯,“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可不能丢!”

早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忙着外出打工讨生活,会舞龙灯、做龙灯的人越来越少,年味也逐渐淡了。近些年,随着鄂州花湖机场的建设,处在临空经济区核心地带的茨塘村“活”了,村里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在家门口就业,曾经安静的村庄热闹了起来。

因机场建设,茨塘村的老龙王灯窠和村民即将搬到新址。留住乡愁、传承民俗文化迫在眉睫。在汤银发的带领下,当地许多年轻人开始学习制作龙灯。

“现今的龙灯会大多是年轻后辈们出钱出力。”78岁的陈汉林做了40年的龙灯会彩师,他最开心的不仅是太平龙灯会的兴起,还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家乡民俗文化的认同。

纷飞的细雨里,随着欢快的鼓点,茨塘村那条绚烂的“巨龙”一直在舞动。它舞出了生机、舞出了活力,更舞出了茨塘村村民的幸福新生活。

全媒体记者吕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