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精神食粮

01-19 16:32  

叶贤恩

少年文明,则国文明,少年创新,则国创新,少年书香,则国书香。民族要复兴,国家要富强,一定要我们的未来一代赢在起跑线上。

书香少年是中国崛起的希望。

书从何来?多少年来,我曾为此担忧。市场上的书我看到不少,现在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40万种,不可能所有书都看,许多书也不值得看,如何把有限的时间用来读最值得读的书,常常是我思考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在学校读书,小学也好,初、高中也好,我看他们背上的书包都是鼓鼓的,就猜想他们要学的东西该有多少。如果要让他们再读课外书籍,必须要读好书。在文化产品匮乏的古代,古人认为“开卷有益”,今天我们可不能这样看,选择什么书来读,的确需要睿智的眼光,需要青少年结合各自的情况,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前不久,有位徐先生来我家,给我带来了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阅读天下》系列丛书,此套数共12册,阅读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内容有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历史名人、科普精华、中国少儿文学等。我很高兴,马上浏览一遍。其中一本《为经典喝彩》,选编了《山海经》《水经注》《东周列国志》《淮南子》《孝经》等书籍中的经典文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人们通过学习把握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有助于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道德。历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地位有影响,不是穷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而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我们的孩子,无论是小学生或中学生,无论是大学生或已走上社会的青年人,他们共同的偶像不应该是由小报制造并传播绯闻的明星们,而应该是民族以及人类文明史上那些最激动人心的真实英雄与文学形象。他们象征着那种高于金钱的核心价值与目标,他们象征着人类的光明、和谐、稳定和崇高,他们应该深深刻在年轻一代的生命底色中。而这些,只能通过今天的共读经典来实现。

上海师范大学调查发现,超过七成的中学生未看全四大名著。很多人购书呈现功利化趋势。《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经常购买文学名著的人只占33.8%,60.2%的人常买专业学习用书,47.7%的人购买的是生活类小册子。许多人谈起电影、动漫来滔滔不绝,能像专家一样梳理好莱坞大片,却连《论语》《增广贤文》等基本典籍都没有读过。

《阅读天下》这套书系编得很好。以《为经典喝彩》来说,就很有特色。

一是符合少年的智力发展情况。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选部分文段,可以说是少而精,而且对每个文段进行大意解说,好读好懂好记。

二是注意解说语言带来的障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传统文化都是文言文,里面常有难字、难词、难意,编者对每个文段进行了详细的字、词、义注释,用的是现代汉语,非常通俗好懂。

三是在经典文段中都链接一个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故事或百科小知识,增加趣味性,让孩子在品读故事的同时,加深对文段的理解。比如《孝经·君子教孝》中的链接故事讲:明朝湖南道州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一次激战中,她父亲倒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17岁,她急中生智,迅速登上高处大声喊道:“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但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在英勇抗争中,终于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遗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葬礼。朝廷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立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该文最后还有一个互动环节,考察孩子们的阅读效果,提高孩子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这套阅读书系是开启孩子们智库的金钥匙,家长、学校、社会都应该大力宣传,组织购买、阅读和应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