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双减”大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以作业设计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学科特点,小学语文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笔者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了探索。
主题式作业,实现学科整合
主题式作业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重新整合,这类作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融通学科,使语文外延得以充分展开,构建大语文。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燕子》两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按课文内容画出小蝌蚪的外形和燕子的简笔画,并附简短文字说明。美术课上,美术老师进行评价、讲解、修改作品,实现语文与美术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可让学生回家在花盆里种下几粒种子,做好观察记录,并与科学课《播种发芽》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将在科学课上的实验所得有效运用到习作中。此外,语文学习还可以适当与音乐课程有机整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陶冶情操。
趣味实践式作业,实现知识内化
设置实践式作业,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内化,学会把语言内化为技能。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唯一的听众》《将相和》等课文,可以组织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学习《詹天佑》一文,可以让学生画出詹天佑设计的铁路平面图;学习《去年的树》一文后,我布置学生在世界环境日,为电视台制作一档集音乐、文字、图画为一体的公益广告,呼吁人们爱护环境。这样的作业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的合作能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挑战。
创编型作业,实现读写结合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写、补写、续编等形式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有效促进读写结合。例如学完《杨氏之子》,就可以让学生把这篇古文改写成一个故事,故事里增加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地描写出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牧童》等,可以让学生把古诗扩写成一篇短文或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