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晴
11月23日,市工商联组织召开“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暨乡镇街道商会推进会,为乡村振兴蓄势添能。(《鄂州日报》11月27日二版)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15年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组织动员12.7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精准帮扶13.91万个村,共带动和惠及1803.85万贫困人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
今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升级为“万企兴万村”行动,并被写入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我市民营企业新一轮“上山下乡”的大幕已徐徐拉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民营企业的介入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一是带来资金投入。乡村振兴离不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企业在乡村设立和发展,都是资金投入的过程。二是提供就业岗位。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是核心。企业给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也是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的主要途径。三是转变管理模式。企业对接乡村发展,不仅能够给当地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量,还能助推当地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因此,民营企业贴近乡村、投资乡村、兴业乡村十分必要。
我市广大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产业帮扶“造血”功能,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广泛开展村企合作;依托我市农村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武昌鱼、粮油、生猪、果蔬等富民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动美丽田园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重点探索智慧农业型、文化创意型、设施园艺型、研学一体型、美丽生态型、美好生活型、民宿康养型、田园运动型的八大乡村美丽田园产业发展模式。
人才振兴方面,民营企业要运用自身技术等优势,吸引、培育各类人才,建立村企人才互聘、互学、互培机制,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发现、发掘能工巧匠和乡土艺术家,扶持并培养有潜力的村民成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将农民培养成善经营的“农创客”“领头雁”、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
生态振兴方面,民营企业要以“生态+”为引领,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增加乡村振兴绿色底色。
文化振兴方面,民营企业要争取政府支持,发挥企业文化的优势,帮助保护传承好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文化资源,做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章,建设农村文化项目。
政府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引导,金融机构要创新业务模式、加大支持力度,协会、商会、联盟等社会组织要搭建平台、凝聚合力,引导民营企业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浪潮中。
“万企兴万村”,行动正当时。随着行动的有序开展,我市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正不断汇聚到乡村振兴战场上,一曲齐心抓发展、合力促振兴的战歌,必将在吴楚大地奏出美妙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