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生态文明“鄂州故事”

11-30 10:57  

11月26日,碧石渡镇污水处理厂设备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该厂采取AO一体化设备和MLBF多层生物滤池相结合的工艺,有效去除有机物,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补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媒体记者王奕晨摄

夜幕降临,三五成群的市民在樊口江滩公园、西山公园呼吸着清新空气,漫步于栈桥之上,人们无不陶醉在这生态美景当中。

梁子湖水清又清,游客乘船沿着清澈的水面,一路领略梁湖风光,谈笑风声,一幅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和谐美景在湖面上演。

蓝天、碧水,漫步在青天湖湿地公园,一幅市民赏景,水鸟嬉戏飞翔,山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

一组组镜头、一幕幕场景,勾勒出鄂州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彰显出全市上下铆足干劲、下足力气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毅力。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美丽幸福鄂州的精彩篇章。

共识——树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

“四面荷花三面柳,半城山色半城湖。”绿,是鄂州的底色,也是鄂州持之以恒守护的颜色。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生态城市。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好鄂州生态资源,用心打造美丽田园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就自然资源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一系列新制度、新举措,挥动“绿色指挥棒”,守好“绿色责任田”。

着眼生态治理,我市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生态市建设工作方案》《鄂州市委和市政府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一系列刚性制度。

立足山水特色,把生态环保规划作为引领鄂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规划”,置于城市各专项规划之首,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统筹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

聚焦重点攻坚,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河湖生态治理和修复”等工作全面展开。2018年至今,市委、市政府召开各类会议研究生态环保工作84次,市级领导深入一线调研督办99次,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市各地各部门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硬化工作措施,对反馈问题一件一件“过筛子”,不折不扣推动整改落到实处。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市、区、乡(镇)、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全市153条河流和列入省保护名录的52个湖泊、36座水库均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落实河湖长600余名,成立了6支共计723人的民间河湖长队伍,组织开展河湖巡查,为水质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筑牢重要屏障。

今年10月14日,梁子湖区获生态环境部授牌“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是鄂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最直接的展示。

这是一场鏖战。2013年,市委决定,梁子湖区域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面退出一般工业,自此拉开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幕。随后几年,梁子湖区陆续退垸还湖6万多亩,取缔2.2万亩大湖围栏,退出1.4万亩珍珠养殖,停办已连续举办17届的梁子湖旅游捕鱼节。一系列举措实施后,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目前,梁子湖鄂州水域水质已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基本稳定在Ⅲ类标准,部分水域达到Ⅱ类。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条条措施的落实、一个个难题的攻坚,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的同时,更让鄂州儿女的绿色梦想变为现实。

发展——探索建立健全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

11月的鄂州美丽如画,站在西山公园远眺,一片“鄂州蓝”,惊艳了每一个人的双眼。

外地游客何超将镜头对准了湛蓝的天空、变幻的白云,感慨地说:“早就听说鄂州环境优美,今天感受到了这座宜居城市的‘颜值’和‘气质’。”

鄂州的蓝天白云,令游客啧啧称赞,也让市民引以为豪。这源于我市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使得生态环境质量跃上新台阶。

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凝聚着我市生态治理的明显成效。

——减少排放,让天更蓝。针对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点区域,按照“一区一策”要求,因地制宜,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严格执行安全文明施工条件踏勘规定,不达到要求不准开工;推进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企业减排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火电机组全脱硫全脱硝、钢铁烧结全脱硫、水泥旋窑全脱硝;全市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得到有效治理,特别是鄂钢公司全面推进绿色钢厂建设,“灭烟”在行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市空气优良天数提高到87.4%,PM2.5下降47.7%。

——减少排污,让水更清。建成全省首家全域一体污水处理在线控制中心,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十三五”以来,我市长江干流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水质比例为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6.43%,长江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水质比例为100%。

——减少污染,让地更绿。全市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实现双90%目标。在全省率先启动1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工业园区周边5个点位的土壤和地下水监督性监测。在我市77.6公里可用长江岸线,非法码头被拆除,敏感工业园区被迁出,非法采砂船无处遁形,植树12万余株、种植草皮草籽5万多平方米,长江生态屏障越筑越牢。

还自然一江清流,还百姓一河碧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在于朝夕之“赢”,更为了长远之“兴”。

2016年3月,鄂州市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入手,在全省率先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明确将水流、森林、湿地、耕地、大气作为生态补偿的5大重点领域,构建市域内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良性互动的多元化补偿机制。

梁子湖区成为改革最大受益者,2017年至2020年,该区连续4年共获得华容区、鄂城区、葛店开发区生态补偿金3.44亿元,这些资金都用于生态环境治理。

在生态补偿机制倒逼下,鄂城区樊口区域沿江路及江滩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一改过去樊口江滩“灰头土脸”的形象,迎来俏模样。

今年4月21日,梁子湖区、鄂城区签订《长港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长港河流域保护和治理工作进入新阶段。

碧水长流,融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如今的鄂州,天蓝、水碧、土净,鄂州儿女享受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福祉——走出“产业兴旺、生态良好”的文明绿色之路

冬日的涂家垴镇,一派热闹景象。张远村甘蔗基地里,18万株甘蔗熟了,三五成群的游人徜徉在百亩甘蔗基地里,享受着冬日的甜蜜和美好的自然风光。

在鄂州,凭借着良好生态优势,积极打造绿色产业的地方已越来越多。

在鄂城区汀祖镇,华容区段店镇,梁子湖区梁子镇、东沟镇、沼山镇、太和镇等,曾经贫穷落后的乡村纷纷抢抓机遇,通过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成为鄂州炙手可热的乡村旅游景点。

一大批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点接连涌现,许多农民吃上了“旅游饭”,农村人气逐渐旺盛,村民日子越发红火。仅今年“十一”假期,我市接待游客88.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3.2%;实现旅游总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70.6%。从客流量分布情况来看,我市生态游大受追捧。户外游山玩水热度提升,沼山森林公园、青峰山的游山客,马龙口水库、狮子口水库的玩水者,感受着梁子湖区的湖光山色。鄂城区长港镇举办“望山·看水·忆乡愁”第三届农垦文化节,吸引大量游人。

与此同时,鄂州依托山水资源禀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沼山胡柚、涂镇蓝莓、胡桥豆丝等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品牌迅速兴起,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70个。

在因地制宜中,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更好统一。

这是鄂州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鄂州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退出一般性工业后,梧桐湖新区成为梁子湖区新的“聚宝盆”,64个创业团队和高科技项目在这里安家落户,生命健康、光电信息等绿色产业方兴未艾。论效益,这块50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的新产业,远超此前退出的一般性工业。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乘着东风,我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等产业,初步形成了创业基地、众创众筹、工研院、孵化器等为生力军的新兴业态。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花湖机场,对于鄂州产业升级重构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关乎民生的硬仗,必须决心坚定、行动有力,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逐“绿”而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鄂州正以百倍信心、千倍努力,换来蓝天常在、碧水长流、大地常绿,一幅生态优美的绿色画卷在吴都大地铺展开来。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江淑峰、胡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