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植阡陌 新风沐乡野

11-19 10:55  

吕晴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全省4个乡镇40个村获此荣誉,我市梁子湖区太和镇陈太村、华容区段店镇百席村榜上有名(《鄂州日报》11月10日1版)。

乡村振兴能否实现,基层治理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历史和实践证明,加快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之所以说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是因为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秩序供给,没有良好的秩序,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全面振兴的目标便难以实现。有效的乡村治理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破解许多挑战和难题,强化实践探索、总结成功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我市梁子湖区太和镇陈太村、华容区段店镇百席村在乡村治理领域斩获国家级荣誉,如果能将其治理经验传播出去,让我市更多村镇学习借鉴,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的指引作用,从而探索其他村镇的善治重理之路。

发挥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纵观太和镇陈太村的乡村治理模式,党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陈太村坚持党建引领和绿色发展两手抓,把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注重发挥村党支部在议事决策中的核心作用,形成了“规划共议、项目共商、基地共建、环境共治”机制,坚持以党员先锋指数考评为抓手,构建“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通过党员认领地块、“包树到户”、“包墙到人”等形式,对村内绿化、公用设施等落实属地管理,实行“门前三包”,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管理维护,实现了陈太村环境整治大提升。

乡村治理有力,还得推动村民自治。保证和支持村民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直接体现。比如,段店镇百席村乡村治理的经验——依托共享工作室进行规范和孵化社会组织,十余支百余人的志愿者队伍让村里工作开展更顺畅;建立公益积分兑换制度,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志愿者可以在爱心超市兑换商品。这一经验启示我们,各地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要创新治理模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建立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让每个村民既是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获益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让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涌现出更多“春天的故事”,需要我们珍视示范旗帜的指引和榜样作用,总结推广典型案例,为各地的乡村治理送上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越来越多的好经验在各地“生根发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