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11号线葛店南站的启用,让鄂州葛店居民的出行方案迅速升级,在公交、城铁、地铁之间有了更优的选择。
这条湖北省首条跨市域地铁也不孚众望,让武汉、鄂州两地市民由“双城”找到了“同城”的感觉。对在葛店工作生活的居民来说,感触更深,当地不再是人们常说的“睡城”。乘坐地铁11号线,葛店到达武汉左岭只需要3分钟,到达光谷仅需20分钟,开站时预计的客流是3500人左右,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翻番。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地铁为什么能到葛店?就是因为当初武汉地铁集团编制规划时将葛店纳入了进来,即使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或那样的难题,只要入了编,总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鄂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科科长郭欢说。
豫则立,事前定则不困。2002年6月,湖北省首提“武汉经济圈”。地相依,人相亲,“依武而昌”的鄂州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葛店成为两地对接的最前端。
2012年12月,武汉城市圈首条城际公交线路武汉301路公交开进鄂州葛店,加速了武鄂同城化、交通公交体化进程。
为支持武汉城市圈发展,2008年3月,国家在编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时,提出修建武汉城市圈内的城际铁路。2014年6月正式开通运行,武鄂半个时生活圈走入了人们的现实生活。
放射状城际网串联双城
随着武汉高新大道与鄂州吴楚大道的对接,武鄂高速的开通,鄂州花湖机场的落地动工,近年来,诸多优质因素推动了武汉、鄂州两地的规划开始由“双城”渐趋“同城”,并在共谋互动中落地变现。
——武汉方面。2018年3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到,“推进沿汉孝、武鄂、黄黄高速公路等城市连绵带一体化发展。”2019年2月,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已作《“武鄂”同城化发展研究》专题报告。报告特别提到,“同城化”是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其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资源共享、统筹协作、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
——鄂州方面。《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20年)》已开始研究武鄂黄黄的协同发展;《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纲要(2017-2035年)》进一步明确鄂州为武汉城市圈内核城市,要着力推动武鄂同城化,该规划由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鄂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完成。
“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武鄂同城”进入升级版。鄂州上下主动对接、主动服务,武汉方面同样同频共振,共同为打造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而努力。
鄂州方面。鄂州各级各地积极对接武汉相关职能部门,以推动武鄂同城化发展。如,鄂州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规划等相关部门多次到武汉市相关职能部门对接与武鄂同城化发展的有关工作。特别是,对接推进断头路建设,以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武汉方面。武汉党政代表团赴鄂州考察对接,共商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进一步夯实武汉、鄂州同城化发展基础,使同城化水平走在全省“1+8”城市圈的前列;武汉地铁集团前来鄂州市商洽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落实武汉客货双枢纽轨道交通项目等纳入武汉轨道交通规划;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组就武鄂同城化空间发展情况赴鄂州开展专题调研;武汉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到对接武鄂住房公积金同城化发展有关工作事项,并达成了政策互同、管理互通、数据共享等七个方面的共识;武汉市发改委对接鄂州市发改委,研究起草《推进武鄂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此方案目前正在向武汉市直部门和单位征集意见。
谋定而动,有方向就不怕路远。目前,武汉、鄂州在编制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已充分进行了两市空间上的融合,跨区域的《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武鄂同城化空间规划》、《光谷科创大走廊空间规划》也正在同步推进中。
“现在,武汉、鄂州做空间规划,均是双向考虑,对基于行政区划的规划原则来说,这是很大的突破。”作为专业人士,郭欢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就是临界区域的规划。”
一个普遍现象是,涉及地域边界的道路规划和建设,各地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一般会作“留白”处理,其目的避免产业流向地价洼地,这也就产生了区域边界“断头路”的现象。 随着武鄂两地的共谋互动,这个“留白”思维被突破,武汉、鄂州之间的“断头路”现象也将随之消失,武汉未来三路便是其中之一。
昨日,在位于庙岭镇的红莲湖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条道路的雏形正在向一座小山穿行,山的那边是便是武汉未来三路。
在鄂州一边,已拆除房屋919栋,签订房屋拆迁协议431栋,路基正在建设当中。据施工方湖北路桥公司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路预计于今年10月前通车。
记者:李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