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为党育人、强国复兴为国育才 ——我市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综述

04-22 11:37  

清明至,祭英魂。4月的鄂州,红旗的一角分外鲜亮。一支支身穿校服、扛着少先队旗参加清明祭扫的队伍,蜿蜒在吴都大地的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在贺龙军部……”“我在彭楚潘烈士馆……”“我在长岭盛浩如烈士陵园向同学们发出倡议:祭英烈、学党史、跟党走!”一句句庄严承诺,伴随着料峭寒风,在教育基地上空回响。

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市200余所中小学校纷纷掀起“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实践活动热潮,12.4万名学生感悟红色文化在血脉中涌流,在心灵里厚植红色基因。这是我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多措并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缩影。

2020年10月,我市被中央文明办评选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再向前跨3年,2018年,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成绩位列全国第四,全省第一。

育德于心: 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英雄不寂寞,红心代代传。3月25日,在贺龙军部听着讲解员讲述的革命故事,2020年度市级新时代好少年王思涵侧着身,偷偷地擦着眼角感动的泪水,“我们缅怀烈士,就是要继承他们的遗志,把祖国、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那天的作业本上,王思涵立志写下当一名军医的梦想。

“‘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与‘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相结合,让全市‘新时代好少年’代表接力向全体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基教科负责人李华说,既能让革命先烈的精神感染青少年,还能鼓励大家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榜样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2018年起,我市连续4年通过典型选树、示范引领和教育实践,大力学习宣传“新时代好少年”。市领导连续多年出席全市“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并为好少年颁奖。全市未成年人形成了积极响应时代召唤、人人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

2018年冬天,一位特别的鄂州少年进入全国人民的视线,他就是来自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学生、全国第二批“新时代好少年”李端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他身残志坚、勇敢追梦的故事打动亿万观众、读者的心灵,激励着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

如今,走进街头巷尾,这位于无声中奔跑的新时代好少年的先进事迹仍被人们传诵。“学习榜样不仅在表彰过程中,还持续在表彰后的宣传里。”市委文明办副主任樊友琴介绍,为让青少年处处学有榜样,报告会、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队会上,随处可见新时代好少年的先进事迹;街头宣传栏、公益广告、电视报纸上,时时可见新时代好少年的笑脸。

2020年,燕矶中学学生艾润获评首届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为鄂州青少年再立榜样。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000余名品学兼优、自立自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各级“新时代好少年”闪耀在城乡的各个角落。

加强青少年道德养成乃国之重任,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刻不容缓。2018年以来,我市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除了做大“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影响,全市295所学校常态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诵读经典、习练书法、学唱京剧风靡校园;

学生志愿者深入33个社区开展环境清扫活动,走入街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服务……每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未成年人达2万余人次;

以劳动实践基地、校园、社区、家庭为平台,12万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垃圾分类、社区服务等“劳动美”社会实践;

录制心理健康微课,专业社工常态化接听“12355”咨询热线……疫情防控以来,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500余人次,将“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活动行在日常……

一项项有效举措落地,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固德于基:夯实学生文明健康成长摇篮

“爷爷,您请这边坐。”在13路公交车上,常见一个小小的身影积极让座。“不是一次两次,几乎是天天看到她让座,扶老人家过马路,真是个好孩子。”前不久,新民街小学收到市民送来的小红旗,表彰该校五年级学生戴馨逸。

在我市,这样的“最美现象”竞相涌现:新民街小学五年级学生邵永康捡拾一个钱包,主动等待并归还给失主;临江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王靓兴几乎每周末去村里照顾一位残疾奶奶,给她送菜;西山小学三年级学生李锦鹏打碎了储存多年的储钱罐,用全部积蓄购买了1000张口罩捐给医院……

这些小小善举不仅是孩子们纯真善良爱心的体现,也是我市按照“六个好”标准,高位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带给孩子们精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改变。

以文化人,润泽心灵。

而今,走在我市各校园里,随处可见繁花似锦、林木葱郁,“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各类文明宣传清晰温馨,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经典诗文布局在教学楼的过道、墙壁、立柱、橱窗、宣传栏上,处处传递着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展示着师生的文化自信。

全国文明校园市实验小学开展的“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弘扬雷锋精神、共建文明风尚”“我的国家我知多少”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成长的甘甜雨露。

清明节,师生网上祭英烈;端午节,粽子一家亲,家庭乐开怀;中秋节,品月饼,讲故事,做手抄报……全国文明校园市新民街小学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将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完美融合,多元多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营养”。

上下学整齐列队、轻声慢步礼让进校园、上下楼梯靠右行、公交车站文明排队上下车……省级文明校园市明塘小学常抓不懈养成教育,让学生们说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校园里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文明之星、文明班级。

“创建文明校园让师生公民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观念都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提升。”市实验小学副校长熊小芳道出创建文明校园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市有2所全国文明校园,12所省级文明校园,140余所市级文明校园。文明校园创建覆盖率、创建工作培训、网上动态管理实现100%。

文明理念在文明校园创建中更加深入人心,信仰的步履在思政课的引导下更加坚定。

4月9日,在新庙镇水月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拿着手中的画笔,把他们对祖国的感受尽情描绘。手抄报中有的呈现党的奋斗历史,有的呈现党的光辉业绩……一幅幅绚丽的画面诉说着孩子们对党的热爱与祝福。

“昨天,我们还观看了红色电影《赵一曼》,赵阿姨在战场上的奋勇杀敌,在酷刑下的毫不畏惧让我深深明白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水月小学汪紫瑶同学在学校“我向党旗敬个礼”主题演讲会上用稚嫩而又坚定的声音说道,“我要争做党的好孩子,长大后报效祖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市大力强化思政课管理,将思政课建设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和文明校园管理细则,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弘德于爱:“三结合”为孩子撑起一方晴空

吾道不孤,同行者众。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爱不断加大,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不断健全,让雏鹰尽情翱翔于宽广而美好的天地。

——农村孩子有了课外生活乐园。

“几张彩纸,几个胶棒,一把剪刀,就能做出不同的东西,手工制作太好玩了。” 就读于碧石渡镇李边小学的廖茜最期待的就是下午放学参加碧石渡镇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手工制作兴趣班。

“爸、妈,我在乡村学校少年宫里学踢足球,有好多老师和小朋友陪着我,一点也不孤单,你们安心工作吧……” 家住泽林镇陈桥村留守孩子杨虎给外出务工的父母打电话,他说,少年宫是他最喜欢的活动场所。

近几年,我市共有2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拔地而起,功能室141间,活动项目173项,“五老”人员、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和民间艺人等成为孩子们的课外老师,书法、球类、戏曲表演及科普、手工制作等项目广泛开展,平均每周开展活动6次以上,课时5小时以上,95%以上在校学生参与,为乡村孩子们送去免费的精神盛宴。

——社区成了家庭、校园之外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又一平台。

“只要没啥要紧事,家长学校一有课,我就来听。”月畔湾社区的一名居民说,“听了专家的课,我和孩子沟通更通畅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提前介入指导家庭教育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近年来,我市推动社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构建普惠式家庭教育服务平台,目前所有社区都已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99所,覆盖面达到100%,许多在职教师、志愿者活跃其中,为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默默奉献着光和热。

——政府部门齐心协力,净化未成年人社会文化环境。

“市公安局选派300余名社区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822名民警、辅警为师生筑起牢固的防护墙……”

“市卫健委成立专班,在中小学校周边强化巡查、打击非法行医行为……”

“市中级人民法院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推进案件审判、犯罪预防、挽救帮教等工作……”

4月7日至8日,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组织召开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文明校园建设座谈会。市领导参加座谈,全市31所城乡学校代表和21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成员单位代表纷纷建言献策。这是我市凝心聚力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常态。

方今,我市整治中小学校周边环境常态化、效果实,学校周边200米内已不见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和歌舞厅、台球厅等娱乐场所;

非法行医诊所、无证照摊点、“三无食品”无处遁形;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有措施,公共广场、商业大街无流浪、乞讨未成年人……

立德树人,花开有声。新征程,我市将持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新时代全域化文明城市建设中,让一座城市的希望之光更为闪耀。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吕晴

通讯员:吴欢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