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花溪淋雨
作者:董念涛
点击上方开启聆听之旅
朗读者:鄂州新闻综合广播主播 赵青
来得似乎不是时候,踏上这片土地,一场淅淅沥沥的雨不期而至。花溪,以一种朦胧的姿态走进我的心中,宛如一场梦境,在时光的明明暗暗中穿梭。
花溪是一条溪流么?分明是一条港,远远就能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抬眼望去,不见源头,只觉就在前方,藏身在那一片崇山峻岭之中。只知道,花溪是汀祖镇岳石洪村的一个自然风物。
花溪,我们来了。雨雾紧锁的三月,不再青春年少的我们,来奔赴一场花事。
伫立村头,凝视细听,满耳都是流水声。似远似近,似强似弱,充盈进心间。溪流的对岸,是一面高山,举目望去,湿漉漉的一片青色。这是春的色彩,包裹着一个季节的湿润。幽静,淡然。山不语,仿佛看透世间的秘密。纷纷扰扰的人,熙熙攘攘的事,站在花溪旁,把杂念放下,一切皆可释然。侧耳细听,一阵阵鸟鸣,唤醒了心中沉默多时的向往。是的,我们的向往需要一场花事来点燃。
我想,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花溪呢?
顺流而下是一种姿态,溯水而上也是一种姿态。人生起起落落,世事浮浮沉沉,既如此,何不以一种向上的姿态去探寻未知呢?我知道了,所谓坦途,都是荆棘丛中踏出来的。花溪的美丽,也是经过了多少时光的更迭和淘洗,才得如此婉约。
沿着溪水漫步,心境不觉间也变得沉静。友人撑伞前行,我劝:收了吧!淋一场花溪的雨,但有何妨?友不语,双手撑伞,握于胸前。那样子,仿佛与花溪融为一体,美不胜收。我又劝:一场花期一场梦,何不顺其而为?友突然高高举起雨伞,抛向空中。伞孤独地滚向墙角,成为了美丽的点缀。友放肆地向前奔跑,长长的头发一掀一掀的,飘荡在雨雾中。
友跑出了一大段路,倚在石栏上等我。我却走得不紧不慢,享受着这份静谧。友看着溪水,脸上挂着浅浅的笑。雨雾漂浮,发梢挂着几滴晶莹的雨珠,我伸出手,轻轻拨弄,雨珠飞散,友莞尔。
友说:“淋雨的滋味原是这么特别!”
花溪,花期,一场雨。是啊,雨中的行走,也是别有滋味上心头。溪水中有一道石坝,上游的水流经于此,呈现出一道低低的瀑布,透亮的弧状急迫地滑向下游,更大更密集的水花飞溅开来。尔后,它们又平静地流向下方。
向着花溪的高度,我们继续向上前行。溪流上,有好多个石坝。溪面有宽有窄,石坝有长有短,水流有高有低。数着一排排的石坝,看时光之手如何改变岁月的痕迹。不禁感叹,山河不可辜负,人生不可辜负。
寻得宽阔处,有一个错落有致的亲水平台。沿梯下行,细雨温润着古朴的台阶,散发出一种时光倒流的意境。友蹲下身,单手掬水,水滴从指缝间飘逸而下,落到花溪里。从溪流回到溪流,也许是流水最好的姿态。看着潺潺流淌的溪水,我想,所谓命运感,不过是让永恒回到永恒,让初心回到初心,人生一连串的兜兜转转,最终还是要回到恬淡。
水面上,漂浮着一些细碎的花儿,有黄的,有白的,有紫的,简直是姹紫嫣红。岸沿上,长满一树一树的樱花,细雨迷离中,它们仍然舞弄着春天。还有一树一树的红叶,占满风吹过的道路,长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障,似是要关住一溪的花期。
不远处的溪面上,有一排石墩横亘着,溪水从石墩和石墩间流过,像一溜儿泉眼样,煞是好看。石墩湿漉漉,四周长满了青苔。执手跨过溪流,偌大的花海扑入眼帘。
是的,这是油菜花的海洋,层层叠叠,向山的那边延展。微风细雨中,油菜花依然倔强地仰头,把一朵朵花儿推向天空。一个村人,扛着锄头,从油菜花间的田垅上走过。我的目光不禁追寻着村人,他悠闲地抽着烟,那份恬淡正如这幅最好的风景。如村人般,我们漫步在油菜花海中,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时光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雨仍在悄悄地下着。
我们,在花溪淋雨。雨水,淋湿了一个季节。
自1984年创刊以来,《西山》作为《鄂州日报》文艺副刊,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改革发展,守望着一方水土的气质凝练,陪伴了一批又一批人成长,走出了一代又一代文学生力军。
融媒时代,我们渴望以更多元的形式与您常常相伴。西山副刊牵手鄂州新闻综合广播、“云上鄂州”客户端、“鄂州融媒”微信公众号,推出有声读物“聆听鄂州”。我们多了更活泼的面孔、更动听的声音,但不变的是“有趣的灵魂”。
“聆听鄂州”,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珍视您的每一篇来稿,并将邀请资深主播,朗读您的美文,在鄂州日报、鄂州新闻综合广播、“云上鄂州”客户端、“鄂州融媒”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
欢迎海内外新老朋友共抒鄂州情缘,一起聆听鄂州。
本栏目稿件以书写鄂州人文为题,千字为宜。
投稿邮箱:xslte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