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_践行新发展理念 | 锻造鄂州核心竞争力——回眸“十三五”之科技创新篇

01-22 15:26  

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奖共获得20项;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十二五”末的1.91件增加到2020年的4.98件,全省排名第3位;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R&D)占GDP比重从0.61%增加到1.19%;

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跨过了0到1的研发关键期,进入从1到10或从10到100的产业化阶段;

“2019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鄂州排名第95位(全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全国百强、省内第四;

回眸“十三五”,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五链融合”,常态化推进市校合作,加快建设科学城,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工作亮点频现。

营造环境,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实现新优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软环境点燃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我市出台《中共鄂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创新的若干意见》《鄂州市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鄂州市“333”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鄂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鄂州市激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得到激发。

随着鄂州机场落地和临空经济区获批,我市全域创新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其中,葛店开发区作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沿高新大道延伸至鄂州的首站,立足于为光谷提供配套服务,承接光谷向东溢出的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重点发展“光芯屏端网”、先进制造、电商物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日,记者在位于葛店开发区的光谷联合科技城孵化器采访时,孵化器副总经理刘涛介绍:“我们集中创新资源、集聚创业机构、完善科技服务,紧盯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的技术成果,及时发现、跟踪、筛选、引进、孵化、加速科研项目。光谷联合科技城孵化器通过打造创新能力强、资源共享程度高、沟通渠道畅通的新型创新孵化服务平台,帮助科技项目和创业团队更好、更快地发展。”

刘涛告诉记者,近年来,鄂州先后出台系列政策,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为孵化器专注于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孵化迎来了新的契机,“作为省重点建设项目,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为运营方针,积极有效对接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不断为园区企业孵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营造创新环境,众多创新平台落户鄂州。从“十二五”末至2020年,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累计入孵科技型企业600余家。

激发活力,联姻高校院所集聚创新资源

2016年4月,我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出台《市校合作共建工作方案》《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按照“一所高校(院所)、一名常委挂帅、一名副市长协助、一个新区承接、一个牵头单位组织、一个专班实施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

“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鄂州研究院、中科鄂州量子工业技术研究院、沼山长基线原子干涉科学观测设施等高水平研发平台。新增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省级专业型研究所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0家、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43家。

建立研发平台、开展技术小试中试服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市政府连续5年每年投入6000万元支持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经过4年的发展,该院开创了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和创新发展新模式。

“在鄂州市人民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支持下,工研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目前已经吸引了李德群院士团队、瞿金平院士团队等项目团队来鄂州创新创业,对高校专家教授科研成果优先引进,并从政府拨付的科研成果转化经费中,给予每个项目50至1000万元不等的经费扶持,已配套种子资金共28项,累计金额近5971.1万元。”鄂州工研院办公室主任王醒介绍。

为鼓励科技成果在鄂州转化,我市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全部留归单位自主分配,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按至少70%的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等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来我市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和培养各类科技创新人才1000余人。其中,新引进省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名,创新创业团队12个、“333”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2个;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研院引进教授团队64个、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端人才54人,培养博士、硕士学历的科研人员700多人。

打造样板,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十二五”末的53家增加到2020年的13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十二五”末的114.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86.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比重由15.70%上升为2019年的16.39%。我市坚持打造样板,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公司研发的可印刷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6%,荣获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我们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近10000小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测试中,所制备的器件性能并无显著衰减,这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北万度光能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戴佳坤介绍。

创新的浪潮,在不断奔涌。“十三五”期间,湖北锐世数字医学影像有限公司研发全数字PET-CT设备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认证,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入选201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鄂州造我国首套大型激光切焊一体机出口印度,成功打破欧洲设备垄断。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高性能碳化硅陶瓷膜制备成套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十四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将全面“加速”。“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科学城这一中心任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帮助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支撑转型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提升鄂州科技创新能力,在我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市科技局局长赵德辉表示。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蔡亚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