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江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1964年,这首儿歌诞生并唱红大江南北。如今,当这首歌的旋律再次响起时,有人笑谈:“我在马路边捡到一毛钱,该怎么办?”
交给警察叔叔?估计警察叔叔可能没有时间理会;站在马路边等失主回来?恐怕不会有人为了一毛钱再返回来;揣进自己的口袋?不仅有违拾金不昧的道德认知,还会成为一个“累赘”,因为一毛钱如今实在不容易用出去。
最近,在几所学校周边的商店用一毛钱买东西,或被拒、或店主脸色不好看。有位家长讲了自身的一次经历,送女儿上学路上,买了一个数学本,给店主10个一毛钱,店主嘴一撇,不收这种钱,原因是他收了花不出去。其意思是,宁可找零,也不愿收零钱。
对这种情景,大家恐怕不陌生。在家里,一角、五角的硬币要么装了一盒子,要么摊一桌子。尤其是用得很少的一角人民币,孤零零“游离”在货币流通之外。
当然,出现这种现象,问题也不单在收款一方。一方面,有许多店主、商超并不“歧视”一毛钱;另一方面,也有消费者自身怕麻烦,不愿身上装一堆小“零碎”。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就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有关事项发布公告,强调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出台此公告,是因为随着网上支付技术的成熟与完善,无现金支付也就是扫码支付越来越受欢迎,于是在个别地方便有了歧视现金、排斥现金支付的端倪。
钱大钱小,都是个人的事,怎么用,也是个人习惯。不过,习惯不等于自由,人民币无论大与小都是国家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零币被拒,消费者又该如何是好?投诉?谁愿为这些小“零碎”费神?对此,笔者以为,“善待”一毛钱,其实质不是一毛钱的小事,而是对国家法定货币的尊重。
作为消费者,当爱惜自家的一分一厘,一毛钱也是辛苦所得。因此,不妨将零币规整一下,或五毛一扎,或一元一筒,这也便于店主算账。
作为店家,遵守法律是其基本素质。人民币的收与不收,应该受到法律的规范。
作为金融部门,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银行有义务收取市面上一角、五角的零币,让零币花起来不费劲,这才是金融服务百姓之道。最近,鄂州就有一家金融机构一次为客户处理了50万元的硬币业务。
作为管理部门,当营造一毛钱“有家能回”的好氛围。假如管理部门对一毛钱“难回家”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岂不是有损国家法定货币形象?
如今,有了手机扫码支付,零币不好处理的问题当然会随刃而解。不过,别忘了还有一批被“数字鸿沟”阻隔的特殊群体。“善待”并尊重一毛钱,也是善待他们,温暖社会。